郭娅:向下扎根,演绎最美芳华【刊发32138部队活动】
青春•最美芳华
“每次演出结束后,当漫天黄沙褪去,远山的轮廓清晰地出现在晚霞之下”,郭娅说,“大家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充盈。”在繁荣发展新时代文化强军的征途中,郭娅和她的队员们就如同战地的黄花,昂扬而坚韧;像燎原的星火,热烈而闪耀……今天的《旅伴蔷薇》,带大家聆听第82集团军某旅正连职干部、集团军“冲锋号”文艺轻骑队队长郭娅,扎根基层沃土、演绎最美芳华的故事。
“听,战鼓声声,祖国召唤英雄志;看,硝烟滚滚,英雄儿女挥血汗……”北疆大漠某野外驻训场,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在京歌快板《奋斗之路》中拉开帷幕,铿锵有力的音乐旋律,灵活多变的艺术形式,瞬间点燃了官兵热情。
这是中部战区陆军“忠诚号”文艺轻骑队巡回演出的一个场景。前不久,这支文艺小分队跨越1400余公里来到这里,为驻训官兵奉上了一场丰厚的“文化大餐”,让嘹亮战歌响彻演训一线。
演出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谢幕,灯光打在郭娅的脸上,刹那间,她的笑容格外灿烂。“我们同样来自一线营连,服务一线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官兵肯定,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作为“忠诚号”文艺轻骑队总导演,每年的巡演都是她坚决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她的信念和追求。
选择基层,她努力当好一个“兵”
1990年,郭娅出生在革命圣地白洋淀,从小听母亲讲《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等文学故事,耳濡目染中,一颗红色的种子在她内心深处生根发芽。2009年,郭娅以全国第一名的专业成绩,考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4年的军艺生活,不仅让郭娅获得了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丰厚的实践经验,也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军旅文艺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用脚步丈量山河、以真情讴歌军营”成为她朴素与执着的追求。
2013年,郭娅军校毕业,凭借创作的多部个人散文集、长短篇小说,她获得了去军队文工团工作的机会,但是,她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舒适,婉拒了大舞台为她伸出的“橄榄枝”,主动请缨到艰苦的野战部队。因为她坚信:文艺作品不是无根的浮萍,基层永远是创作的源头活水。
下连后,郭娅从一名基层文化干事做起,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参与组织和编排单位新春团拜会、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等文化活动。不久,她又加入师演出队,凭借过硬的能力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文化素养,由她牵头成立了集团军文艺轻骑队,坚持深入基层部队、演训一线为兵服务。
创作和演出之余,其他时间郭娅都会坚守一线战斗岗位,和战士们一起,为了“兵的使命”搞训练、开小灶,用“兵的视角”上教育、搞讨论,以“兵的作风”出公差、整内务,感受“兵的情感”聊家常、诉心声。
除了当好普通一兵,她还认真观察记录战士们的工作生活,加班加点进行创作。休息间隙,她把采访到的故事讲给战士们听,请他们谈感受、提意见,仅一年时间,就记录了满满4大本“当兵手记”。
“当兵演兵、立己树人”是郭娅始终秉持的信念。她认为,只有永葆兵的本色,始终和兵站在一起,才能听懂兵的语言、理解兵的情感,也只有沾满基层泥土味、官兵汗水味的创作,才能深入兵心、打动人心!
根植基层,她的灵感来自于“兵”
“在文化快餐风行的年代,还需要文艺轻骑队吗?”郭娅的回答是,“答案存在于真正走到他们身边的那一刻。”
在她看来,文艺演出实际上是在和手机“抢阵地”。因为每次表演节目,很多官兵都随身带着手机。演得好,就能看到观众期待的目光;演得不好,大家就埋头玩手机,但想“抢赢”手机谈何容易?轻骑队的原创作品,既要传播主旋律、正能量,还要深入兵心,这对于一群没有专业背景的队员们而言,难度可想而知。
“来自基层看似是我们的劣势,实则也是最大的优势。”郭娅深知,基层火热的训练生活是创作最好的素材。2022年,郭娅所在单位的“红三连”和“钢八连”举行5公里连旗接力比武,进入决胜阶段时突遇暴雨,他们决定暂停比武,一起帮助驻地群众抢收粮食,比赛哪支连队收得快、收得多。郭娅把这件事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经过推敲打磨,创作出小品《放在心间》,演出后引发热议。
“新生代的官兵喜欢‘短平快’甚至纯粹搞笑的内容,不喜欢喊口号式的说教。我们的节目既要贯注强军思想,又要官兵喜闻乐见,这就需要动一番心思。”谈起创作经验,郭娅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她看来,如何创作出兼具政治性、时代性、群众性、艺术性的节目,并送到官兵身边去、送进官兵心坎里,这是新时代军队文艺工作者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贴近官兵、源自官兵、书写官兵,才是文艺创作的‘流量密码’。”情景剧《去明天》创作过程中,她采用“说英雄不矫揉造作,说牺牲不苦大仇深”的表现手法,通过与先烈穿越时空对话的方式,再现“时代楷模”“杨根思连”官兵的英雄壮举,传达出“战斗英雄就是普通一兵、你们就是我们”的朴素情感,通过“兵说兵话、兵讲兵事、兵诉兵情”,来凝聚军心士气、积蓄奋进力量。
服务基层,她心里始终装着“兵”
郭娅告诉记者,这两年,“忠诚号”文艺轻骑队穿梭于塞北大漠,奋战在中原重镇,挺进战区陆军部队驻训一线。他们白天迎着星辰,晚上踏着落日,把“为兵服务”作为“无理由坚持”的价值追求。
2021年,他们在某训练基地演出时,现场突然刮起了大风,沙子打得人几乎睁不开眼,但台下官兵们无一人离开,反而更加热情地呐喊鼓掌。特别是全场2000多人在广袤的戈壁滩齐唱《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时,他们就像是冲锋的号角,带着一支锐不可当的钢铁队伍,向着胜利勇往直前。
三名战士、一条军犬,大漠深处的某导航台站。前不久,郭娅带领“忠诚号”文艺轻骑队来到某演训场,为那里驻训的官兵进行文艺巡演。演出刚一结束,他们便轻车简从、直赴台站,展开了一次只有三位观众的专场演出。
面对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战士,看到他们从孤寂中独有的拘谨,到见面时满眼的期待,再到观演期间的开怀大笑,郭娅和队员的心里都感慨万分。
她清楚记得,当他们高唱《站在草原望北京》时,对面一名战士的眼睛里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烁,“虽然这里远离繁华,但方向所指,是祖国和人民”。那一刻,她读懂了那名战士坚守的意义,也读懂了一名军队文艺工作者为兵服务的初心。
“不只是改变了自己,还温暖了战友,这种感觉就像自己是一团火、一束光”。文艺轻骑队一次次为战而鸣、为兵而歌,“忠诚号”的“招牌”越擦越亮,也成为基层官兵心中最受欢迎的“工作组”。
这些年,郭娅带着轻骑队创作了80余首歌曲和数十部情景剧、小品、相声等作品,有的网络点击量过千万,有的在中部战区陆军部队官兵中间广为传播。
绽放基层,她以身为范引领“兵”
“军队文艺工作者不能只蜷缩在自己固有的小圈子里,还要始终与时代同频,站在前沿弄潮。”投身军事文艺15年来,郭娅从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对她来说每次休假都是绝好的充电机会。她经常跟随她大学时的老师——一位国家一级导演,学习研讨如何将理论、实践、受众、舞台集于大成,打造独具一格的创演模式。
近年来,郭娅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养,屡次受邀参加联勤保障部队、国防大学等单位组织的文艺理论授课及晚会创排,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及其他大型晚会的策划、编剧工作,先后创作文艺作品260余部,荣获各类奖项50余个。2022年,由郭娅所带领的集团军文艺轻骑队,被军委机关评为“能战善战当先锋”优秀文艺小分队。
其实这支小分队本身并非专业团队,队员们都是从基层抽组上来的,有通信兵、话务员、驾驶员甚至炊事员。
队员白洋,曾是一名修理专业出身的汽车兵,刚开始对乐理知识一窍不通,只是喜欢抱着吉他唱歌。在郭娅的引导下,他从一张张乐谱学起,如今队里几乎所有原创歌曲,都是出自他的笔下,他也成为单位小有名气的“作曲家”。
队员白立飞登台演出后,郭娅发现了他的演讲特长,鼓励他参加理论宣讲服务队。后来,他被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表彰为优秀政治教员。
此外,队员徐银玉、丁旺、毋凡在郭娅的感召带动下,先后均以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郭娅倾心帮带基层文化骨干,每到一个巡演单位,都会适时开展晚会策划、活动组织、教唱歌曲、乐队排练等文化骨干培训,为基层培养文艺轻骑兵。
“冲锋的号角响彻军营,点燃了官兵的训练激情,也牵动着我们的创作热情。”面对采访,郭娅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要用兵言兵语重现官兵身边人、身边事,反映官兵心声,激发部队正能量,提振官兵精气神。”郭娅和她的队员们用强军文化滋养官兵心田,丰厚官兵文化生活,他们就像战地黄花昂扬而坚韧,像燎原星火生生不息。
如今,“忠诚号”文艺轻骑队的征程还在继续,郭娅和她的队员们坚决听从党的号召,把青春和热血融入军队事业,让文艺之花热烈绽放在座座军营。
用文字记录军旅生活
用声音传递强军力量
祝您
周末愉快
主播丨张敏
张敏,中部战区陆军铁军旅
爱好播音主持、戏剧表演
作者: 张良妹、王成业
主办单位: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政治工作部
信息来源:忠诚号
总 编:李静阳
主 编:田洪明
值班编辑:马 清、袁铭天
联系邮箱:82@netus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