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年轻族群不是选举工具人(黄惠华)

《纽时》以「台湾选举外卡牌变数:挫折的年轻选民」为题报导,引起舆论关注。(中时资料照合成)

台湾离总统大选投票还有月余时间,根据《纽约时报》报导,候选人聚焦在谁能处理台湾和中国的关系波动,以及对战争风险的担忧之际,台湾年轻选民倾向关注攸关生计的日常议题,许多介于20多岁和30多岁间的选民表示已厌倦地缘政治、渴望选战更聚焦在国内切身相关生活需求,这些对两大政党表示失望、挫折感深的年轻选票动向,已成为可能左右选举结果却难以预料的变数。

《纽时》以「台湾选举外卡牌变数:挫折的年轻选民」(The Wild Card in Taiwan’s Election: Frustrated Young Voters)为题报导,在最近台北一场论坛中,台湾年轻选民对两位总统候选人提出的问题聚焦在租金、电信诈骗和投票年龄等日常议题。

在采访中,这些年轻选民提到住房成本上涨、收入成长缓慢和职业前景受限,还有许多人对台湾蓝绿两大主要政党表示失望。这种情绪已协助推动第三势力「台湾民众党」窜起,其在民调中获得支持的原因,部分在于因为民间对生计议题的挫折感,尤其这种情绪弥漫在年轻人之间,尽管蓝绿两大党也推出相关政策方案,承诺应对这些焦虑不安,却难以吸引年轻选民。

虽然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在民调中占优势,观察民意趋向,赖清德在青年族群的优势早已失去竞争优势,想必赖清德深知,他的个人特质与形象,很难吸引年轻人的眼球,但是为了挽回声望,赖清德试图改变自己,上搞笑网红节目,积极与青年团体博感情。

曾几何时,曾经是民进党「忠诚工具人」的年轻族群,却逐渐流失,逼得赖清德还得戴上面具,用搞笑方式拉近年轻人的距离,问题出在哪呢?

青年族群 总是被当作选举工具人 不得民心

根据2023年12月5日关键调查有限公司「2024年总统大选选情评估」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民进党「赖萧配」以30.8%支持率领先,国民党「侯赵配」获22.3%居次,民众党「柯吴配」21.3%暂居第三,25.6%无明确意见。根据交叉分析结果,在年龄别中,20-39岁有40.9%支持柯吴配、24.0%支持赖萧配;40-59岁有31.7%支持赖萧配、30.1%支持侯赵配;60岁以上有37.3%支持赖萧配、28.6%支持侯赵配。

《纽时》分析,过去民进党通常赢得多数年轻选票,但在蔡英文总统执政2届后,民进党不再新鲜。观察赖清德青年支持度,总是远低于柯文哲,除了缺乏吸引力之外,观察过去每次选举,民进党屡屡拿青年出来炒选举议题有关,像是2022年地方选举,民进党把18岁公民权公投绑大选,花大钱办公投,劳民伤财,不但不得民心,更失民心。

青年族群虽然可以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但是每到选举推出的青年政策,都以应急、选票为考量,越来越多的民众怀疑其必要性。然而,在当代台湾社会结构之中,青年族群通常被当作没有生产力的社会主体,是需要被保护的弱势者。尽管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之中,年轻族群着重在个人自我实现,比得到社会的认同更重要。

对于青年群体来说,为了追求自我成就,还得面对不断变迁的社会挑战,迫使年轻族群意识到生存的问题,包含薪资结构、就学、就业、买房等现实压力,年轻人为了适应社会,必须克服障碍融入不断变化的社会结构之中,一方面要生存一方面还要有与风险共存的技能(贫穷、疾病等问题),台湾年轻人压力真的很大,包括建立家庭、生育现实挑战,甚至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必须离开台湾的家,寻找其他国家工作,结果沦为被骗的待宰猪仔青年问题是一个严肃问题,青年政策的目标不是发展建设性的活动形式,将年轻族群单独列为需要特定支持的社会群体的原因问题仍不清楚。政府本身就缺乏具体青年政策的概念,在青年政策的幌子下,提出了一套典型的官僚主义行动,用作政策买票。每到选举,媒体与执政当局都喜欢炒作年轻人话题,选后拿到执政权之后,政府在推动青年政策,却成为了无感施政。

追根究柢,年轻族群从来都不是政治最前沿的议题,只是选举的材料。根据统计,20至34岁民众占台湾人口1/5,此外,在2020年选举中,年轻族群选民的投票率约在7成。因此提醒各政党候选人,不要再把年轻人当作选举工具人,年轻人的失望与觉醒,不再是某特定政党「忠诚的工具人」。

此外,青年朋友们也要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青年组织,可以取得政治成功或成为建设性的社会力量。年轻族群必须为自己争取利益,需要新的运动与新模式,而不是等着选后被切割、无视。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副研究员,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