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尓电器、戴㚞吸尘,现在山寨家电都这么野了?
怎么说呢,前阵子不是过年吗。
小雷不仅回到家里好好休整了一番,也抽空回了一趟乡下老家。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的乡下老家却像是时间停滞了一般,我的5G手机最多只能收到4G信号,拉了网线的家庭也不算多,留在村里的叔嫂们除了种点水果谋生之外,最大的娱乐还是看看传统的有线电视。
(图源:雷科技)
不过这些年,出去闯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倒也把一些新鲜的事物带到了村里来。
虽然还没到搞懂啥叫智能家居的程度,但是直播带货、短视频都看了起来,什么洗烘一体机、扫地机器人等家电也陆陆续续地采购了起来,给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便利之处。
而我二叔,也不知道是家里人闲扯,还是从哪里收到的风,知道了我在一家科技新媒体机构工作,一回到家屁股还没坐热,便被他拉着去看他新采购的「新潮」家电。
本来我心想,估计也就是教教咋用,顺便夸他老人家几句好眼光得了。
结果,到了那里我才傻了眼。
摆在墙边的,是一台铭牌上写着「戴㚞」的扫地机。
(图源:雷科技)
你没听错,不是Dyson,也不是戴森,而是戴㚞(注音:sen),这玩意甚至还有个英文名Dysom。小雷让身边同事测试了一下,他们至少要定睛看三遍才能发现其中玄机——你可以挑战一下,看几眼能瞧出差别呢?
除了这个直白的名字外,这款产品和戴森之间就没有什么关联性了,甚至连外观都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基本上就是那种在电商平台上常见的无名氏贴牌吸尘器。
山寨品牌发明者的脑洞大得让人苦笑不得。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居然还能见到如此纯朴的山寨家电,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件挺难得的事情。
在简单追问之后,我才知道这款「戴㚞」吸尘器是二叔看某电商平台弹窗广告买的,尽管实际上并没有花多少钱,但是考虑到山寨家电存在的危险性,我还是想方设法帮二叔把这玩意退了回去。
我二叔的经历,其实并不是一件孤例,在家电下乡浪潮中,“山寨家电”也在如雨后春笋出现,混杂在品牌家电的队伍中,让不明就里的下沉市场消费者迷糊购买。
不管是在电商平台,还是在直播带货里,人们总是能遇到一些试图让你看错的奇葩家电。
打开电商平台,想整一台电视,这些平台推荐的产品,乍一看都是「小米」、「创维」、「索尼」、「三星」的电视,且均销量可观。
(图源:某电商平台)
不过仔细一看,他们的名字其实是「小米新品」、「小米创佳」、「SQNY 索尼新品」和「SHMSUNG 三星视听」——不知道干掉了山寨机的小米看到这么多“山寨小米”时有何感想?
看着还挺正规的这些产品,其实都是一等一的山寨产品。
除了名字造假,这些产品的参数也基本是假的,例如标注43寸屏幕的电视,其实只有32寸的屏幕大小,号称能看4K高清,其实面板规格最高也就FHD分辨率,就连产品的配置图也是从被山寨的品牌的官网上扒下来,然后PS工具糊弄一下完事。
(图源:某电商平台)
其实嘛,我一直觉得自己的PS能力不行。
但是这群寨厂的神奇操作,多少让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了点信心。
想买洗衣机?
那必须给你推荐一下这款「海尓」洗衣机了。
(图源:某电商平台)
店老板不仅别出心裁地采用了罕见的异体字,为了让大家能认清楚,甚至在图片里打的是正经的「海尔」二字。
不过从用户评价来看,最后到手的产品其实都是一台「扬子」牌洗衣机。
而用户们的反馈嘛...显然也是不太友善的。
(图源:某电商平台)
你以为这是「西门子」?
不对,这是「西门」,英文名SMIEZSIVES,九年老店,可别误会了。
只要三分之一的价钱就能拿下「西门子」同款插座,在某电商平台上,原装品牌的产品竟然不到山寨品牌产品的三分之一,活生生的劣币驱逐良币啊。
某线上商城,一款标注「格力」字样的电暖器,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格力」二字左上角还有小字写着「适用」。
这是考验我眼力来了呗?
至于何为「适用」格力?按照店铺客服的解释,该款产品可以配合格力电器使用,效果更佳。
你这话要是有一点逻辑,我以后就是Apple「适用」型小雷了。
(图源:雷科技)
当然,也有不标「适用」,直接标个「格カ」的。
对,格カ(片假名ka),因为就“格”这个汉字来说,日文的汉字写法与中文一样。
要不是边上标的英文是「GREA」而不是「GREE」,这不懂日语的人高概率就要给他们混过去了——从1万+人付款来看,确实很多消费者不明就里。
(图源:电商平台)
你以为这些东西,只会在第三方小店铺出现?那就大错特错了。
以某唯二知名线下家电经销商的天猫旗舰店为例,在该店内搜索吸尘器关键词的话,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我二叔买的同款「戴㚞」吸尘器。
(图源:某电商平台)
至于被冠上了小米旗号的产品,那更是数不胜数。
什么「M米」、「XAIMIO」、「小米粒」、「小米同款」等等,主打一个眼花缭乱,让你失去正常判断能力。
嘛,如此这般观察下来,大家也应该能从中发现一定规律了,这类山寨品牌基本就两种套路:
其中一种是在缩略图中用加大字号标注其他品牌名称,以此作为诱导,让一些未经仔细辨别的用户,凭第一印象将此产品误认为其他品牌,什么「格力」适用、小米「优选」,就是这一类产品。
(图源:电商平台)
有趣的是,这类产品普遍都会在封面/详情页中加入CCTV推荐的字样。
但是只要细心一点,你就会发现这些所谓「CCTV推荐」,最多也就是上过电视购物节目罢了。
会把这个作为主要卖点,也是完美切中了目标消费者的心理目标。
(图源:电商平台)
另一种呢,就是在商品名称描述中动手脚。
修改一下英文名称,替换一下通假字、异形字,甚至日文汉字,消费者稍不注意,就可能看走了眼。
如果消费者咨询店铺客服,有的客服会明确表示不是格力对应产品,但与此同时则会抛出新一轮烟雾弹,试着用另外的知名品牌来进行背书,主打骗一个算一个。
(图源:电商平台)
这些山寨品牌之所以要千方百计地傍上大款傍上名牌,当然是想要从中浑水摸鱼以假乱真,一个是借助着原有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群众们的信任,来从中谋取不法利润;另一个是获取品牌的免费流量,知名品牌自带流量,但品牌建设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巨大的资金投入,多年的时间沉淀,说到底,品牌本质就是强大的产品、技术、服务支撑的口碑效应。正因为品牌不好做,所以山寨品牌才“走捷径”。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一不留神,可能就会落入圈套之中,成为花了冤枉钱的冤大头。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年轻人很容易明白其中端倪,但购物时也难免会“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而对于上一代人或者说部分消费群体来说,这背后的门门道道之多,俨然到了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程度——被坑被宰的恐怕不止我的二叔。
面对让人苦笑不得的山寨家电,消费者购物时需要“瞪大眼睛仔细看”,像玩儿消消乐游戏鉴别套路,但电商平台等零售机构是不是可以承担更多审核管理责任?将明显属于山寨的品牌下架,或许才是正解,我们期待看到头部平台负责任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