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北约亚太化的失败史(沈迺训)
历史证明北约如欲扈从美国在亚太采取「合纵」战略注定难以成事。(图/本报系资料照)
北约在此次维尔纽斯峰会上发起前进亚太地区的政治信号,背后目的是配合美国围堵所需。但不管是基于美国的利益或者是亚洲安全问题,本质上与北约内部以欧洲为主体的多数国家其国家利益交集甚微,就算有也不迫切。因此最终只能以联合声明形式配合美国进行政治喊话,实际开设办事处等作为则不在共识之内。
有关北约亚太化的构想能否实现,实有必要回顾过往历史。美国想在亚洲地区建立军事联盟并非首次,早在冷战时期就已认真执行,包括在中东地区建立「中部公约组织」、在亚太地区建立「东南亚公约」。两个军事联盟的组织共同特征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藉反共之名,实则进行围堵苏联、中国势力扩张,因此加盟国不乏威权、君主寡头政权。
最后两者随着美国在越战的失利与伊朗政变相继瓦解。在临去秋波之际,美国还以「尼克森主义」强调往后区域性问题「将由区域国家自行处理」。
两个由美国发起的亚洲军事同盟成败原因不一,却都足以作为北约意欲介入亚太的殷鉴。前者,在建立之初就引起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反感,认为是西方国家试图破坏该地区和平团结,最终以伊朗内部的反西方势力政变成功后,导致联盟在该地区失去结盟意义而解散。「中部公约组织」的草草收场,反映的是在不尊重所在地区区域利益的外部势力所建立的组织,当双方利益没有交集,甚至产生利益冲突时注定难以长久。
后者,东南亚公约本质上是美国为了介入越战师出有名所创设,而不是东南亚国家为了创造区域和平的共识。美国认为建立东约能够遏制中国与北越在中南半岛扩张,防止当地发生赤化的骨牌效应。然而东南亚更大多数的国家并未加入公约,多数国家多处在反西方殖民成功立国的阶段,优先处理国内问题的重要性远大于配合美国反共;且基于《日内瓦会议》大国共识的结果,中南半岛国家的安全得到强权保障,没有加入东约的强烈动机。
事实上,中华民国也曾有意加入东约,却遭到英、法为首的会员国反对,导致美国只能放弃,也才有后来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订定。
即便有东约的存在,最终中南半岛三国皆被共产党取得政权,暴露出东约内部脆弱的同盟本质。讽刺的是,美国担心赤化骨牌效应虽成真,然而随后几年越南就与柬埔寨开战,两个共产国家的战争正是说明了意识形态只是国家之间权力争夺的道德说词,更彰显美国在越南反共是毫无必要,最终东约迎来解散。
而东约的失败也与美国在二战后建立霸权地位,开始排挤、收割英、法既得的全球殖民地利益以充实美国,导致两国对东南亚反共无心无力有重大关系。
总结是周恩来认为东约是美国敌视中国,意欲分裂亚洲,插手亚洲国家的内政的政治产品;史学家多认为东约是失败的而羞于提及;英国外交家詹姆士·凯布尔说得更露骨,认为东约是「遮羞布」的存在,只为了掩饰美国赤裸裸的亚洲政策,是一座「纸老虎」的动物园。
藉两个军事同盟的失败经验反问,难道北约进军亚太地区会优先当地国家的利益?难道当前亚太各国的国内问题不严重?难道中国有动机对邻国侵略?中华民国被拒入东约的根本原因是会员担心被卷入中国内战的战火,如今疑虑消除了?有了东约难道就能完成反共的目标?事实证明不能,东约解散更未导致苏联与中国势力在当地的扩张。
如此看来,北约如欲扈从美国在亚太采取「合纵」战略注定难以成事。中外历史皆已表明,基于大国利益所建立的「合纵」联盟难以组织成事,因为受威胁的国家即便加入也是动机不一,宁愿互相推卸责任,也不愿形成一个联盟来反对共同敌人。
以日本设立办事处为例,就算讨论到日本加入北约的阶段,光日本主张「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与钓鱼台主权问题,就抵触了加入北约「与邻国没有领土争端」的规定,日本如何能加入?就算日本加入了,只要日本非基于被侵略而是出兵援台而被中国攻击,北约多数国家也不会形成同意实施集体自卫的共识决议。而台湾,更是从头到尾都不可能被北约接纳入会,北约亚太化何乐之有?
两个公约的结局说明了北约即便在亚太准入会员国,其能达成的政治目标极其有限不说,沦为美国进出亚太的陪衬与背书角色,最后失去北约设立的初衷,沦为第二座纸老虎动物园恐成必然。
(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