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海鲲号下水典礼的深沉思维(辜存柱)
国造潜舰「海鲲舰」28日进行命名及掷瓶仪式,有眼尖民众发现,帆罩外壳凹凸不平。(本报资料照片)
在潜舰国造的政治口号下,政府持续注入巨大的国防资源,自制潜舰终于在民国112年9月28日举行所谓的「下水」仪式。这是与国内、外所有造舰专案不相同的典礼,只有命名,没有正式下水。下水应该让新造舰艇滑入水中,表示造舰已完成舰体及大部份动力系统及战斗系统主要装备的安装,可以靠泊岸边,进行下一里程之舣装工程。然而此一「海鲲军舰」仪式,只有命名,没有下水。政府实应公开说明造舰进度,而非为企求获取政绩虚名,让大众陷于不知的莫名状态。
潜舰国造专案,已经推展多时,蔡总统执政后,更投入大量资源,积极推动。如今,这看似已经有所进展,实际上观察,目前距离真正下水,仍然漫长。这将要面临一系列之功能测试及验收,始能完工,由海军正式接舰。毕竟这是一艘作战舰,除了一般接收测试外,还需要经过系统工程测试、靠泊测试、海上测试及作战测试评估等过程。国内没有潜舰制造的经验,更无系统整合能量,一切都须要仰赖国外承商移转工艺技巧及专业技术。
然依据台船负责人「下水」仪式举行表示,潜舰的自制率已达百分之四十。不禁存疑,这自制率是如何估算?所有的战斗系统及推进系统都是向国外购置,故此一自制率估算太过于膨风。造舰工业特别需要依靠许多实验数值及工程实务,没有经年累积的经验,就会产生严重设计错误后果。通常造船厂只是舰船的承制者,设计则是另一专业工程领域。目前依官方的说法,可知「潜舰国造」专案,关键系统分别从各处购置、均未经过组合测试、量测调校及完整水下验证,此将严重考验该舰之作战性能。例如:舰体磁性测试与消除磁性、噪音量测及消音,就会面临极大的挑战。若建造出来的潜舰,噪音过大,不仅影响自身侦测能力,反而会变成一显著的水下目标。
传统动力潜舰也像一般水面作战舰,只是一作战傤台,它虽拥有隐蔽的优点,但也有机动力不足、侦搜幅度有限、指管能力差、协同作战能量不足、武器酬载有限及再补给困难等诸多弱点。这也是1942年中途岛海战期间,日本海军潜舰部队无法先期拦阻美国特遣舰队的原因。二战太平洋战场,美国同时采取连续性及累积性两种战略:连续性的战略以跳岛的登陆战,逐步攻占西太平洋诸岛,以逐步接近日本本土;累积性的战略则以空中轰炸、海上布雷及潜舰的阻绝为主,这须要经过长时间逐次累积战果,始能显现战略目标之达成。所以,潜舰扮演的仅是累积性战略角色,不是一般人所认知的万能战舰。以目前建造的潜舰吨位及性能预判,想封锁约240公里的宫古海峡或打击对岸航空母舰,只能沦为口舌之快的言论,欠缺海军作战及整体战略的思维。然而我们把这一般的海军造舰计划,予以特殊化,甚至提升到国安层级,只考量政绩的宣传,企图一步登天,此势将压缩或甚至损害逐步踏实的国内造舰科技。国防自主应该依据国家的工业实力,分阶段提升能量,这才是落实技术工业的路径。
从最近俄乌冲突来看,即可体认到战争型态一直在快速且多样化地变动着。就未来可能的台海防卫作战环境而言,它的特征是预警时间短、纵深浅、决战快的作战型态,快速的作战节奏将使潜舰这类需要较长时间,以累积战果的傤台,效果大打折扣。台湾海峡属于大陆棚的浅水区,潜舰无法阻滞两栖或三栖的进犯,因为浅水区,并不是潜舰的主场。就海军均衡兵力的发展,我们是需要潜舰,但是潜舰不是万灵丹,且花费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就值得深入评估。四年前,美国的智库学者,就建议停止潜舰的建造计划,其从现实面及战略面探讨,检讨建立如此能量有限、数量不足及需要长时间造舰之兵力,值得深思!(作者为美国应急管理协会台湾代表)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