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赖清德文化政见 新瓶装旧酒(庄吟茜)
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国家希望工程」国政记者会 10月13日举行,赖清德现场公布其文化政策。(季志翔摄)
赖清德10月13日在台北举行「国家希望工程」国政愿景发表会,主题为「文化永续,世界台湾」,畅谈所谓文化政见,提出「文化深化台湾」的5大方向、「2个承诺与8项主张」。
赖的文化政见,核心在于建构意识形态与文化传播领域的「国族认同」,提升台湾在文化层面的「主体性」与凝聚力,其本质是「新瓶装旧酒」的「文化台独」。赖在谈及「文化深化台湾」的5大方向时,句句不离「台湾认同」,词词剑指「国族建构」,所谓「经济使国家强大、文化使国家伟大」,「深化对台湾的认同、深化对国家的团结、深化对自由、民主、人权的信仰、深化印太和平守护者的角色、深化台湾迈向世界、迎向未来」,既是企图以文化发展为掩护,从「本土认同」、「国家认同」、「政治体制认同」、「国际地位认同」与「前途命运认同」五个方向,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地锻造岛内民众的「台湾认同」。
事实上,赖的文化政见既不符合国际上对于「文化永续主义」的一般界定,也未超越蔡英文时期的文化政策框架。
2013年以来,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文化组织共同发起了《文化不缺席的未来》(The Future We Want Includes Culture)全球性计划,呼吁将「文化」纳入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2015年联合国发布《翻转我们的世界:2030年永续发展方针》(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呼吁全球合作,在经济、社会、环境等三大面向共同实践未来永续发展。自此,「文化永续」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主要是指建立以人为本的政策与规范架构、消除国家与国家之间或国家之内的文化落差、强化社会共融性、扩大跨文化对话与理解及全球公民意识的推广等。然而,赖清德却假借「文化永续」的概念偷渡「台独」思想,完全是对「文化永续」所强调的「共融、共建、交互、尊重」理念的讽刺与背离。
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积极推动「文化台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2019年通过《文化基本法》。该法强调,「台湾是一个多元的文化所构成的国家」,「文化力就是国力,是台湾开创新时代的关键动能」,从法律领域为「文化台独」提供了制度保障。只是,受制于台湾较弱的文化力,该法无论在岛内外皆受到冷遇,关注度有限。4年之后,赖清德再度提出文化政见,几乎是当年蔡英文《文化基本法》的翻版。赖清德强调的2个承诺——在财政方面每年宽列文化预算,并持续提高;在组织方面推动跨域文化治理,强化「行政院文化会报」机制——都是《文化基本法》的内容,甚至「部部是文化部、局局是文化局」的提法都是照搬蔡英文。至于8项主张,则基本都可以在《文化基本法》中找到原型。
赖清德此时提出所谓文化政见,既是出于刺激选情的考量,也是为了延续蔡英文的「文化台独」路线。民进党自知「法理台独」与「激进台独」无望,只能诉诸「事实台独」与「渐进台独」。从文化领域曲线救「独」的策略,一方面迎合了当下的世界话语潮流,契合国际社会对软实力、巧实力、话语权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关注;一方面也符合台湾的实际情况,可以绕过现行宪政体系,以柔和迂回的姿态腐蚀岛内「一中架构」、拓展国际活动空间,其欺骗性与破坏性不容小觑。(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