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马英九不委屈 于美人的和平太沉重(沈迺训)
资深媒体人于美人以「无党籍」身分参选台北市中正、万华立委选举,近日她「委屈的和平就是和平」谈话引来各界讨论。(资料照,郭吉铨摄)
于美人的「委屈的和平也是和平说」意外引发议论,起因是她为前总统马英九赴陆祭祖之旅给予肯定,却因一句模糊的话意遭到各种解读,顿失良善原意。
直言之,马英九赴陆是否受委屈本就见仁见智,至少马本人应该不这么认为,这也说明了为何于美人的好心没换来好报。但相同的是,「马是否受委屈」与「委屈的和平也是和平」,两者之间都是感受问题而非对错问题,现在会因意识型态的不同而有不同解读,也不令人意外。
不可讳言的是,部分人士经常以带有价值判断的主观立场,要求别人符合自己对政治词汇的定义。
例如,常见有人以「民主」、「人权」、「专制」,来评判特定国家的主权行为优劣,这次的主题则是换成了「和平」。而部分人士经常把和平片面定义为别人对己应该理所当然的尊重,对别人的不尊重往往本能的曲解为敌意,从不思考和平的本质为何。
在国际关系中,所谓的和平,从来就不会是理所当然,本身就在带有妥协、容忍、和解、互惠大于互损的前提中进行;如果是要争出是非对错,唯一途径就只有用战争解决。
以俄乌战争可预见的结局来说,最终的「和平」必然会是以双方不满意但暂时可以接受的方式妥协。倘有一方非要就法理争出高下,那就只能用战争结果换来另一种形式和平的存在,如此选择则更接近于迦太基式的和平。这种形式的和平往往可能维持更长久,但这种和平却也可能会为往后的不安与战争埋下伏笔,所谓的台独主义正有如此倾向。
反对于美人说法的,多数应是崇尚所谓的「美式和平」。例如邱吉尔的「在战争与屈辱面前,你选择了屈辱!可是,屈辱过后,你仍得面对战争!」又或是罗斯福的「想要和平还得依靠一流舰队而不是人为的仲裁条约」。但别忘了,这两位英美人士所在的国家,正是不折不扣的战争崇拜主义。
英国强盛时几乎与全世界国家都打过仗,美国更是不遑多让,立国至今的军事行动与干预有107场,其中在21世纪超过10场,更不乏为了美国利益推翻非亲美政权的干预行动;更有在联合国多数国家不支持情况下所发起的战争。这种利己主义的美式和平,本身就不值得歌颂,台湾也不应成为下一个美式和平的试验领域。
想要去定义他人的「和平」与否,不仅对创造和平没有帮助,更可能误解了和平的意义、滥用和平的功能。
于美人至多只能说是把和平形容得太沉重,台湾人民真正要小心的,是那些鼓吹把和平视为理所当然、失去对战争应有警觉的人,后者为祸远远不是前者所能比拟的。
(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