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美国大学平权措施 并未实现社会正义(阙志克)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定,学院和大学不应将种族列为招生的考量因素之一。(美联社)

6月美国最高法院以六比三的比数宣判大学挑选入学申请时以族裔(race)为考量因素的平权措施(race-based affirmative action)是违宪的,也就是说,从此只要有接受联邦政府资助的美国大学再也不能针对不同族裔采用不同的入学学业成绩标准。这并不是说审查入学申请时不能考量其他非学业成绩因素,如家庭社会经济状况、社区教育资源等,但肤色自今而后不在此列。虽然这个判决引起泛自由派(包括民主党与拜登总统)的抨击,但60%以上的美国一般大众却认同这个判决,最根本的原因是现行的大学入学平权措施政策与当初落实社会正义的目标已经渐行渐远了。

平权措施最根本的原动力是让历史上曾受压迫的族群(如黑人)可以在较公平的基础上在进大学、找工作或作政府生意,与其他族群(如白人)一同竞争。一般认为,詹森总统为平权措施打下了最重要的根基。他在一个1965年有关民权法案的演说中为平权措施的必要性作了以下传神的注解:「你不会把一个多年来一直被铁链束缚的人解放出来,接着带他到比赛的起跑线,跟他说:『你现在可以开始自由地与其他人竞争』,然后相信这样的竞争是完全公平的。」

基于社会正义与公平性的考量,美国大学一开始在60与70年代实施入学平权措施时特别针对来自社经弱势家庭的黑人学生给予优待,以期能为这类学生的入学申请提供助力,弥补他们天生的劣势。虽然这些初期努力的确成功招募到不少具有目标背景的学生,然而最终因为两个原因而终告失败。第一,许多这样招进来的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业基础与训练,因而跟不上精英大学课程的步伐,不得不黯然转校离开。本来,当大学用较低的的学术标准录取经由平权措施进来的学生时,他们就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并为这些学生准备课外辅导之类的额外支援,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学习的难关,可惜绝大多数的大学都没这么做。第二,具有目标背景的学生几乎都需要全额财务奖助,使得大学不得不限制经由平权措施录取之学生的总数,因而很难让少数族裔学生的比例提高到与其总人口比例相称的水平。

为了克服这两个问题,美国大学不去解决根本的问题,反而采取了偷懒且有违初心的解法:将平权措施招募的标的转为所有黑人学生,不管他们来自什么样社经地位的家庭。对社经弱势的黑人学生而言,这个改变使得他们在大学入学竞争的对手从其他同样弱势的学生变成社经资源较丰富的学生或所谓的「奈及利亚王子」:非洲贵族家族子弟移民美国,却与黑奴后代家庭小孩一样享有入学平权措施带来的优惠。结果是,从那时起经由平权措施录取的学生中真正社经弱势的比率越来越低,到今天这个比率可能已低于三分之一,而平权措施的社会公平正义性也因此大幅下降。

因为平权措施以偏袒少数族裔的方式提供他们在大学教育方面的平等机会,过程中有些白人的权益难免受到伤害。1978年,平权措施第一次被质疑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而送到最高法院申请仲裁。那一次,最高法院因找不到大学需承担弥补过去受迫害族裔的宪法依据,只好以审查入学申请时考量族裔因素可促进多样性从而丰富学生教育体验为由,判定平权措施合宪,但明确禁止大学分派固定入学配额给少数族裔学生。从此以后,平权措施的主要目的就从实践社会正义,转变成促进教育多样性,所谓公平性云云,就更沦为配角了。

回顾入学平权措施实施的历史,至今仍有两个基本议题始终没有完全令人满意的解答。其一,虽然政府有义务扶持保护过去被迫害的族裔,但难道这种保护是永无止境、没有时限的吗?在2003年的一个平权措施违宪案的判决书中,珊卓奥康诺大法官认为是有期限的,且提出从那年算起再25年的估计。某种程度上今年最高法院对入学平权措施的违宪判决就是对奥康诺估计的具体回应。

另一个议题是各族裔在精英大学内的比例是否需与他们在大众人口的比例约略相称。过去50年入学平权措施的施行大致解决了弱势少数族裔代表性不足的问题。一旦现行的入学平权措施被废除,这个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或许会稍为恶化,但更严重且较少人探讨的问题反而是强势少数族裔代表性过度的问题。

亚裔占全美人口比例不到8%,但在没有入学平权措施的加州理工学院学生中占比高达44%;而今年哈佛与史坦福招收的新学生中至少有29%是亚裔,明年以后,亚裔的比例无疑会更加提高。常春藤大学在20世纪前半叶曾经限制犹太裔学生的总人数,直到1960初才解除,从此犹太人归类为白人。如今,虽然犹太人占美国人口不到2.5%,但犹太裔学生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大学的占比都在10%以上,在布朗、哥伦比亚、康乃尔等大学更高达20%以上。以最极端的学校哥伦比亚为例,白人学生约占30.6%,其中22.3%为犹太裔,也就是说其他非犹裔白人学生只占8.3%,虽然至少60%以上的美国人口是非犹裔白人。

少数族裔代表性过度跟美国社会的极化有关系吗?川普的支持群众大多有生存权备受威胁的危机感,他们为什么如此愤怒、如此狂热、如此死忠,哥伦比亚大学这么倾斜不平衡的学生族裔分布可能提供了一个见微知着的原因。(作者为清华大学合聘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