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政府决策错误的代价(王丽莎)
三级警戒实施已经超过一个月,商家叫苦连天。在家里被关了一个多月的民众,恐怕也要受不了了。上个周末各地景点虽然商家还是无法营业,但却开始涌现了不少出门透气的人潮,在一些都会区的百货公司和购物商场,也出现了一些人流。可见许多民众内心虽然也知道防疫很重要,但也对三级警戒类封城开始产生疲乏。尤其台湾原本是世界防疫的模范生,结果现在摇身一变,成了防疫成果倒数的后段班。在其他国家陆续解封、恢复正常的时候,我们才在经历其他国家去年,甚至是前年才在经历的生活,这对比之下产生的相对剥夺感,更是让许多民众感到不平衡。
遥想去年年初,当全球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台湾因为2003年SARS的惨痛经验,所以迅速做出处置,成功挡住第一波的疫情扩散。当时政府相当骄傲地说出「有政府,请安心」、指挥中心和陈时中「超前部署」云云,做为施政的政绩。然而在台湾相较于全球都相对宁静平安的这一年多里,政府又为后来台湾可能面临的严峻挑战做了什么?
当大多数民众配合防疫锁国、戴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清洁,让政府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做好准备,台湾的防疫结果却在少数政客掉以轻心的3+11破口,和不断慢拍的疫苗购买进度之下,前功尽弃。更别提一直以来都没有在机场实施的入境普筛。虽然行政院长苏贞昌还是对媒体表示,入境普筛也有伪阴性和伪阳性的可能,所以依照现行「14+7」的隔离方式即可。可是难道因为检测结果无法百分之百,就不应该实施吗?不能就让入境普筛和「14+7」的两套机制同时并存吗?
毕竟,外国入境人士提供的PCR阴性证明,未必全部都是真的。如果在机场的普筛就能先把可能已经染疫只是还没有症状的人挡下来,做第一步的处置,之后再加上「14+7」的隔离,不就多一层保障吗?这样也不至于会出现苏贞昌口中,入境普筛时伪阴性,所以入境之后就趴趴走的人。要进入社区,还是需要经过「14+7」的隔离筛检。要不是因为这次Delta病毒威胁大,而且除了新北市长侯友宜、台中市长卢秀燕,甚至连桃园市长郑文灿和高雄市长陈其迈,都跟进吁请中央要在国门建立入境普筛机制,政府和指挥中心恐怕再过一年都还是不愿意松口。
当疫情超出了当时SARS的经验范围,才是真的看出当前执政者应变能力的左支右绌。现在病毒已经进入社区,防疫工作就是一场长期抗战。可是这个政府施政错误的代价,却要所有老百姓共同承担。所以,监察院想要约询陈时中,为什么说「不厚道」?(作者为口译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