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中非关系最大的「义」(曾爱平)
2018年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规模空前盛大,有万邦来朝之势。图为大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数十个非洲友邦的代表合影。(图/中新社)
日前,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传递了一个核心信息,中国是非洲发展的真诚合作伙伴。中非关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能为世界发展与合作树立典范。
首先,中非合作论坛是一个以促进中非共同发展为核心使命的机制。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使其坚信,作为开发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国家前进道路中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条规律应该也适用于开发中国家最集中的非洲大陆。因此,中非合作论坛非常务实高效,每三年制定一项合作行动计划,并不折不扣落实。在论坛框架下,中非合作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涉及中非关系的方方面面,但始终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
白皮书系统回顾了中国和非洲在农业、工业、基础设施、贸易、投融资、教育、人力资源培训、卫生健康、资通讯、数位技术、减贫抗灾、抗击疫情、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人文交流、减免债务、人道主义援助、和平与安全等各方面开展合作的具体成就。很多数据首次在白皮书中予以披露,体现了中非合作的透明和公开化。例如,2013年至2018年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2702亿元人民币,其中非洲地区得到的援助最多,占比高达44.65%。再如,中非在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共建超过1万公里铁路、10万公里公路、近千坐桥梁、上百个港口、约7万公里输变电线路、15万公里通信骨干网络、1.2亿千瓦电力装机容量、170多所学校、130多个医疗设施和45个体育场馆等。这些数据表明,中非合作实实在在,涉及广泛的经济部门,令双方民众受益。
其次,中非发展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使中国更懂非洲发展的痛点,更加注重满足非洲的发展诉求。中非之间政治互信度较高,经济互补性很强。非洲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中国则具有资金、技术和市场,双方发展阶段梯次衔接优势明显。中非合作有能力将非洲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可持续发展优势。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快车道,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具有带动非洲共同发展的能力。中非合作包容性强,不以遏制他国在非洲影响力为目标,而始终聚焦非洲发展。
中国坚信,非洲是国际合作的大舞台,不是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只要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帮助非洲共同发展,非洲一定能够纠正历史不公,愈合被殖民瓜分掠夺的历史创伤,走上自主可持续发展之路。非洲的发展和繁荣符合所有国家利益。中国政府提出对非洲「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的义利观,要求中国企业在非洲充分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平衡。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是非洲最大外部投融资来源国之一,是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贡献者。
再次,中非各自进入新发展阶段,双方发展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正在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将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动力。非洲已启动实施大陆自贸区建设,其区域经济融合、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将释放中非互利共赢合作的无限潜力。中国支持非洲联合自强和一体化事业,支持非洲加强内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加强互联互通,而非洲是全球范围内最积极响应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区之一。几乎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都已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将进一步深化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非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的精准对接。
中国认为要解决非洲的发展赤字等问题,必须改变现行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优化全球治理,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系,增加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非洲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综上可见,中国对非政策与合作实践具有鲜明的发展导向。除了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建设均注重共同发展以外,中国还在今年5月和9月分别提出「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这表明,发展议程始终在中国对外政策中保持着极为突出的优先地位。中非关系最大的「义」,就是将中国发展与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摒弃唯利是图与零和游戏,专心追求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开发中国家研究所副所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