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育需顾及渔民生计

政府希望设置海洋保护区禁止捕鱼,却没有配套措施,保护海洋资源当然应该,但如何顾及渔民生计,获得渔民支持才是关键。(图/视觉中国CFP授权提供)

文/李武忠

在远洋渔业越来越难经营的情况下,积极进行台湾沿近海渔业资源保护也日趋重要。鉴于台湾沿岸渔业资源已经呈现枯竭,政府积极设置海洋保护区禁止捕鱼。而这些保护区是否发挥增加鱼类资源的功效,并未见官方提出具体的调查分析数据,来说服更多民众(包括渔民)愿意支持划设海洋保护区,甚至加入管理、复育行列

事实上,国外许多政府部门划设海洋保护区以失败收场问题不在大或小,在于当地社区是否积极参与保护区的经营,才是海洋保护能够成功的关键。

海洋资源使用趋向多元,相关产业间各有立场,使得冲突不断增加。然而从多次海洋保育争议中不难发现,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台湾各海域的渔业资源动态缺乏长期且完整的资料,可以做为决策分析的重要依据,常常沦为各说各话,难以让任何一方信服,争议也就难以平息。如何透过科学证据来进行说服工作,在资源保育与渔民生计上取得平衡,是政府施政首要考量之处。过度极端保护主义并不适当,毕竟鱼类属再生资源需要的是合理的永续利用

过去由于未好好保护鱼类资源,使得台湾海洋渔业资源日渐稀少,随着国内休闲渔业活动兴起(海钓浮潜旅游等),与传统渔民间的冲突日益升高,却缺乏完整的海洋休闲渔业资讯,相对增加海洋保育的难度。对此,中央民意代表应该督促政府拿出具体作为,而不只是电话关心或将渔业署改为渔业暨保育署,说穿了海洋国家只是政客的选举口号,千万别当真!

政府相关单位还是应该及早协调整合,制定相关法规争端解决机制并利用人工培育的技术,协助海洋生态系的重建。在资讯传播迅速的今日,政府决策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公开将受到严格检验。如今非法的渔业活动以及缺乏远见的永续利用模式,已经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重大伤害。海洋保育「今日不做,明日会后悔」已获认同,但「今日不捕明日捕更多,谁给渔民保证?」才是问题关键,不是比谁的声音大。如何让沿海社区、渔民、保育团体形成「蓝色伙伴关系」,才是海洋保育成功的关键,别制造无谓的对立!

好文推荐

惯行农法才是食安关键!

解除渔业黄牌警告 政府需做更多!

别再盲目放流(放生)鱼苗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士经济系教授。本报有删修权。本文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