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梦」一场空?
每年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健康的海洋,健康的地球」「Healthy oceans,healthy planet」,国内相关机构也循例举办各项应景活动,只是政府长期「重陆轻海」未好好经营海洋,使得台湾海域垃圾废水污染日益严重,沿岸渔业资源持续枯竭,美丽海岸为消波块、堤防和垃圾堆环绕,台湾海域想恢复到活动主题仍有段遥远的距离。
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无庸置疑却遭到人类活动及行为污染的严重破坏。 尽管保育团体一再呼吁世人重视海洋被污染的事实,并提出人类未来可能面临无鱼可捕的警语,但是在庞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非法渔业活动(每年不法所得高达235亿美元)、休闲旅游(制造大量垃圾)、过度捕捞(已超出可永续捕捞量的2.5倍)、污染海洋(如墨西哥湾大漏油、日本核辐射污染、英国英吉利海峡化学品泄漏污染)等等有增无减,海洋资源与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海水的流通性及循环性,使得海洋污染防治不能仅局限于某个区域而是需要靠国际通力合作才能发挥功效,也唯有在确保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及建立有科学依据的海洋开发体系时,才能达成海洋永续发展的目标。
而台湾四面环海与海洋的关系密切,理应积极推动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保护工作。惜因长期海域封锁造成国人普遍对海洋陌生并不是亲水的民族,目前有关海洋体验场所,设施与宣传管道严重不足,如何透过多元宣传(如绘本、动漫、益智游戏等)、实施因地制宜的海洋教育、提升海洋社教机构质量以及鼓励民众认识海洋亲近海洋进而成为海洋的守护者,实为政府施政的当务之急。
特别是过度捕捞(Overfishing)为破坏海洋渔业资源最大的元凶,而过渔的真正原因在于政府实施有害补贴以及为了满足人类口腹之欲及错误的饮食文化所致。像台湾每年大肆举办的屏东黑鲔文化观光季、基隆的锁管季、苏澳的鲭鱼节、高雄弥陀虱目鱼文化季、花莲曼波鱼季、台东飞鱼季等所强调的还是表层的观光美食文化,看不到深层的生态保育观念的传承。政府许多活动也都是鼓励买鱼吃鱼,几乎到了无所不吃、无所不抓的情境,外界批评台湾只有海鲜文化,没有海洋文化不是没有原因。为此,政府除了强调适正渔获并建立「预防法则」外,未来应朝基础教育着手,从根本改变国人对海洋与食鱼文化的正确认知并结合休闲旅游渔业,做好整体规划以及安全维护措施,鼓励民众亲近大海进而爱上海洋。
海洋是人類共同的资产,积极养护以及确保渔业资源生生不息是每个人的责任。而台湾得天独厚拥有发展海洋的优越条件,但身为海洋之子的我们对海洋却是陌生的。尽管每逢总统大选各候选人均强调重视海洋甚至提出「海洋立国」,「海洋兴国」的口号却从未真正落实,连成立海洋事务专责机构都一拖再拖且无法有效统合,让台湾的「海洋梦」几乎破灭;尤其台湾经济若不想过度依赖中国解方就在海洋(全球海洋经济总产值估计可达3兆美元),不知未来的国家领导人看到了吗?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