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牛車體驗「海牛採蚵」!公務員如何把彰化縣變大教室...要從偏鄉廢校危機說起

摄影/陈睿纬

【撰文‧今周刊编辑团队】

早上8点多,第1节上课钟响,环视彰化县埤头国中的校园,有间教室悄悄熄了灯。导师带着全班23个孩子「出走」,兴奋跳上车,朝着西滨海岸直进。今天,他们暂时放下课本,把教室搬到20公里外的湿地,来场沉浸式的教学体验。

半小时的路程,大伙儿来到有「黑色大地」之称的芳苑潮间带,这里是台湾具代表性的养蚵重镇,且保有百年的「海牛采蚵」特色文化,当地的黄牛「半农半渔」,不只帮忙犁田,也会下海协助采蚵、运蚵,形成独有的农渔村面貌。

对一镇之隔的埤头孩子来说,这是前所未见的新鲜事。于是,芳苑国小去年起与海牛业者合作规画这套特色游学课程,开放外校参与,就像是堂以潮间带为教室,领着孩子们海天之间看生态、农渔斜杠识乡土的永续公民课。

「比起在学校上课,体验课多了很多乐趣,看起来像是在玩,无形中却学到很多知识。」走完整天课程,埤头国中学生黄庭芳意犹未尽。

在推展特色教学的路上,芳苑国小不是孤军,如今在彰化县已有15所学校开枝散叶,推出系列串起在地文化、产业和风土人情的游学课程。只是,当初谁也没料到,让这条教育链迅速串接的关键,竟源自一场戏剧性的废校风暴。

去年3月,全校只剩29名学生的潭墘国小,被彰化县府公告下学年度将停办,成为大城乡4年内第3所被废校的小学。学校接连熄灯,让居民忧心教育秧苗被拔起,将带走偏乡生机,一时之间,地方掀起激烈抗争,小学生写信向总统求援,监委前来关切⋯⋯。

但这场少子化危机,却意外成为彰化县推展特色教育的转机。

「那时社区希望学校活化转型,能发挥不同的教育功能。」特色游学中心课程督学陈启川回忆,当时彰化县教育处内部提出「做中学、玩中学」的构想,同时又要能结合在地产业和文化特色,在热血公务员集思广益下,从校园走到户外、推动跨校游学的创新点子,就这样逐步成形。

陈启川来到潭墘校区后,开始盘点社区资源,量身打造在地游学课程。总部所在的大城乡盛产小麦,他就规画一系列产地到餐桌的食农课程;并请来在地知名陶艺家许宗焕、20多年前从中国湖北嫁到彰化大城的美术老师王莉,推出捏陶、彩绘等艺术创作课程。

「游学中心总部就像游客中心,把县内15个景点串接起来,各自茁壮、美丽,形成彰化独有的教育风光。」首年就加入计划的大城国小校长王舜仪形容。

位在八卦山东侧的芬园乡同安国小,几年前也一度剩下26个学生,濒临废校。校长施皇羽接手后,带着老师开发特色课程,「我们的体育课教孩子爬树、攀岩、射箭。」这所山上小校还设有木工教室,让学生就地捡木头,制作圆木笔、手机架等木作。

「很多学校都有特色课程,重要的是推动跨校学习,让孩子更认识自己的家乡。」施皇羽说。这项创新计划仅推出1年多,已在教育圈做出口碑,台南、苗栗等城市也都前来取经

就这样,一场偏乡废校风暴,转化为八卦山下一整片的特色教育精采花圃;在《今周刊》今年度的「永续城市SDGs大调查」中,彰化县以这套计划获得「永续创新奖」的「社会力」大奖。

而若把脚步走得更远些,你会发现,还有更多更多的大城、小镇,正以同样的创新思惟,让人与土地共写永续教材。

更多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52期)

延伸阅读》

劳保挂在职业工会好安心?媳妇1句话「婆媳退休金」全泡汤、年资消失…达人揭这2类人才能加保

月薪5万,存股0050就能致富?长期买进、只买不卖,成功机率竟然只有●% ...一文看懂指数化投资的暗黑真相

00915、0056、00878…14档高股息ETF只有它「含息正报酬」,达人揭「选股3原则」:别看配息就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