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撞上“李鬼”,上市后扣非亏了50亿
不明人员假冒上市公司专家参加活动,这样的事情在A股市场并不鲜见,这次中招的“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
9月5日晚间,寒武纪在“寒武纪科技”微信号发布声明称,市场上各类面向投资者的机构访谈会、交流会上出现的“寒武纪专家”均系假冒人员,相关虚假信息随后被广泛传播并已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在公司发声的当天,寒武纪股价下跌13.48%,单日市值蒸发134.6亿元。
2020年7月20日,寒武纪仅历时4个月审批就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AI芯片第一股”。只是4年来,公司仍未走出亏损的泥潭,今年上半年,公司延续了去年营收下滑、净利润亏损的势头。2020年至今,寒武纪扣非净利润已累计亏损50亿元。
对于何时盈利的问题,寒武纪尚未给出时间表。财报中公司称,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公司为确保智能芯片产品及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高质量迭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持续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
寒武纪创始人,是曾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和博导的陈天石,寒武纪成功上市为其带来数百亿的财富。但现在摆在陈天石面前的挑战不小,这家公司自2022年底被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由此造成的供应链困扰持续至今。
寒武纪公开打假“李鬼”
行情数据显示,9月5日午后,寒武纪股价逐渐走低,仅仅半个小时跳水超10%,盘中最大跌幅超14%,全天成交量32亿元。
据媒体报道,同日在投资人交流平台上,有投资人称某运营商智算招标推迟引发了机构砸盘。
分析人士指出,运营商智算招标推迟传闻,可能引发了机构砸盘。因为寒武纪的产品广泛应用于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等领域,运营商的相关业务对其有重要影响。如果运营商智算招标推迟,可能会影响寒武纪未来的业务订单和收入预期,从而导致投资者对其信心下降。
对此,盘中就有媒体求证公司股价异动的原因,寒武纪的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员回应称,公司在正常经营当中,若涉及重大事项,肯定会以公告的形式披露。对于市场上的传闻信息,寒武纪称不确定信息来源,具体情况以公司公告、公开披露的信息为准。
9月5日晚间,寒武纪在“寒武纪科技”微信号发布声明称,公司注意到,今日在某券商策略会上,有人以“寒武纪专家”名义与机构投资者就寒武纪及行业情况进行交流,相关虚假信息随后被广泛传播并已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寒武纪称,经查,该“专家”系假冒公司相关人士参与交流,动机不明,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在此之前,公司也注意到,市场上有多名以“寒武纪专家”自称的人员频繁参与机构访谈、交流,并大量传播涉及公司的不实信息、虚假信息。
声明中寒武纪表示,公司内部制定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明令禁止员工接受外部访谈、参与投资者交流等;市场上各类面向投资者的机构访谈会、交流会上出现的“寒武纪专家”均系假冒人员。
天眼查App显示,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位于北京市,于2020年7月20日在科创板上市。
上市之后,寒武纪的股价在高位并没有待太久,2022年其股价一度徘徊在50元的位置,甚至被调侃为“上市即巅峰”。
2023年,大模型横空出世,人工智能行业迎来转折,作为算力芯片概念人气股的寒武纪触底反弹,股价重返200元的高位。
在股价上涨之际,寒武纪的股东们也开启了减持之旅。去年6月8日晚间,寒武纪公告称,南京招银、湖北招银已于今年2月至今分别减持311.46万股、153.95万股股份,减持总金额分别为3.88亿元和1.91亿元。减持完成后,两家股东已不再持有寒武纪股份。
同年8月25日寒武纪再度公告称,古生代创业于3月23日-8月24日清仓减持寒武纪597.54万股,套现10.7亿元。减持完成后,该股东已不再持有寒武纪股份。
梳理公司过往公告,寒武纪最后一次披露股东减持情况是在去年9月22日。根据当时披露,公司股东国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减持实施完毕,本次累计减持739.87万股,套现14.81亿元,减持后,国投创业基金持有寒武纪股份数量仅剩1176股,基本完成清仓。
随着股东密集减持,寒武纪股价至2023年11月初已较年内高点“腰斩”。进入2024年,在高端芯片出口管制升级的背景下,市场期待国产算力需求能给寒武纪带来的机会,公司股价再次迎来大爆发,截至9月6日收盘年内涨幅近60%,总市值898亿元。
背后老板身家160亿
公开信息显示,寒武纪由同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的陈天石和陈云霁两兄弟创办,最初公司选择从位于芯片设计上游的IP授权切入市场,其中与华为的合作让公司名声大噪。
出生于1985年的陈天石,被媒体称为“天才少年”,其2001年在16岁的时候成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2010年,陈天石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之后,曾在中科院计算所担任研究员,还成为当时所里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2016年,31岁时陈天石“下海”创业,成立了寒武纪。创业初期,寒武纪很难拉到投资,直至遇到了中科大91年的校友刘庆峰,他所创办的科大讯飞投资1000万。
关于当初是否选择继续做科研,陈天石后来表示,过去的一个传统观点是,来到中国科大就要被培养成为科学家,包括他自己当年就是抱着做一辈子科研的目标。如果不是抱着这样的价值观,在中国科大“好像都属于另类”。现在他的观点变了,“中国科大人不要有单一的价值观,不要觉得不做科学家就不成功了”。
事实证明,作为学术创业者的陈天石,跨入商业领域也很成功,公司在成立次年就抱上了华为的大腿。2017年9月,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处理器麒麟970,其中的AI芯片搭载寒武纪的嵌入式IP。
背靠华为,IP授权收入成为了寒武纪的主要收入。然而,这次合作没有持续太久,华为在2019年开始自研芯片。
随后,在与中科院的联手下,政府的IDC项目成了寒武纪的新靠山。招股书显示,寒武纪2019年收入4.4亿元,80%来自两个政府IDC项目。而在2018年为其贡献了99.7%收入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业务,因为失去主要客户华为,2019年收入占比回落至15%。
尽管有质疑声音,但寒武纪还是“闪电”过会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至今,公司股价起起伏伏,其创始人陈天石的身家也一度大幅缩水,但在今年股价回暖的情况下,其财富也大幅增加。
《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陈天石身家为160亿元,较前一年增加85亿元。
自2017年以来持续亏损
业绩方面,从有披露的数据看,寒武纪一直在持续巨额亏损。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上市之前的2017年至2019年,寒武纪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84万元、1.17亿元和4.44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3.81亿元、4100万元和11.79亿元。
上市后,寒武纪累计直接融资42.54亿元(含IPO融资25.82亿元+定增融资16.72亿元),但并未显著改善公司的盈利状况,目前还出现营收缩水的情况。
其中,2020年至2023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4.59亿元、7.21亿元、7.29亿元和7.09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亏损4.35亿元、8.25亿元、12.57亿元和8.48亿元。
最新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寒武纪营收6476.53万元,同比减少43.42%;归母净利润-5.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5.45亿元;扣非净利润-6.0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6.41亿元。
算上今年上半年,寒武纪2020年至今扣非净利润已累计亏损50.01亿元。
对于半年时间里营收仅6477万,亏损却达到了5个亿的原因,公司在财报中称,系受“实体清单”等供应链不利因素影响。
据媒体报道,2022年12月,寒武纪等36个实体被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在2022年的年报中,寒武纪称,该事项对公司研发造成的影响程度尚在有限范围内,公司的核心技术来自寒武纪的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会对公司产品研发及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而在今年半年报中,寒武纪称,公司采用 Fabless 模式经营,供应商包括 IP 授权厂商、服务器厂商、晶圆制造厂和封装测试厂等。由于集成电路整个行业链是专业化分工且技术门槛较高,加之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已被列入“实体清单”,将对公司供应链的稳定造成一定风险。
除此之外,寒武纪还在财报中坦言,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是公司为确保智能芯片产品及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高质量迭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持续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4.4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90.92%。
寒武纪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技术投入换取明天?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本文源自:雷达财经
作者:李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