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北溪海底管線爆炸 安全問題浮上檯面
北溪管线内部失压,大量气泡冒出海面。(图/欧新社)
文/陈韵涵
新闻故事:俄罗斯北溪1、2号天然气管线内部压力9月底骤降,检查后发现丹麦和瑞典附近的管线共有4处破损漏气。这起事件不仅让俄国与欧美国家的紧张情势升高,也让众人意识到大海深处乘载着能源与资讯命脉,而这些平时看不见的海底基础建设脆弱不堪,一但受损可能影响全球经济甚至引发灾难。
波罗的海中的多个地震监测器测得北溪管线爆炸,欧洲国家怀疑这是导致北溪管道穿孔泄漏大量温室气体甲烷的原因。负责营运北溪管线的北溪集团本月初表示,1号管已达到压力稳定,代表天然气与甲烷不再流泄,2号管也没有继续漏气。北溪1号曾是俄国对欧输气的最大单一管线,2号管尚未启用但残存少量测试气体。俄国副总理诺瓦克2日表示,修复工作技术上可行,但需要经费和适当时机。
美联社指出,天然气管只是全球海底管线和电缆的一角,这些管线支撑着各国经济,让数十亿人得以上网并维持暖气运作。追踪绘制重要通讯网路的TeleGeography指出,海底光纤电缆长度逾130万公里,相较之下,地球到月球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海底光纤电缆每天输送全球97%的通讯和数百亿美元的金融交易,除了光纤电缆外,跨国电力缆线普遍也在水下运作。
船只下锚每年造成数十起海底电缆断裂事件,足见其脆弱。英国前财相苏纳克曾表示,通讯电缆在海中的位置并非秘密,不受国际法保护,更不需要专业知识或资源就能破坏它。亚马逊、Meta、微软和Google等科技巨头持续推动网路普及并主张海底电缆的所有权,这种作法虽然帮纳税人省钱,但企业对于安全的考量并不如政府周全。海底电缆公司SubCom副总裁卡洛比尼呼吁各国政府和既得利益组织共同努力。
法国退役中将奥尔哈加雷认为,西方国家不足以防御海底攻击,「大海是比探索太空更重要且明显的领域,比起去火星,我们更应该妥善保护海中的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