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9年耗资370亿却无车敢过,荒凉的京新高速,修建意义在哪里?
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排名世界第一,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就秉承着“要想富先修路”这一句话,将公路通向了全国各地,哪怕是青藏高原,也是一路畅通无阻。
可在中国有一条极为特殊的高速公路,从北京横跨到乌鲁木齐,国家为了修它耗资370亿,耗时9年才完成,但如今却很少有车愿意从这里通过,车流量相当稀少,因此有了个“最孤独的高速公路”之称。
这也让人忍不住疑问,既然需求量没有那么高,为什么国家还要投资这么多,费时费力又费钱的修这样一条公路呢?意义何在?
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的跨度很大,因此想要融合共同发展,交通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高铁,中国都在布局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制定出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从此定下了中国高速公路网的布局,决定采用放射线和网格线相结合的方式,连接全国各个省份,以此来加强各个地区的情感联系和经济、人才、资源的互通。
而京新铁路,就是国家高速公路网7条首都放射线中的第7条,如果没有它,想要开车从北京去到乌鲁木齐,里程要多出1300多公里。
众所周知,想要在新疆这样的高原地区修路十分困难,更何况京新高速还要途经河北、山西、内蒙、甘肃,地质条件、气候、海拔各不相同,很多路段还位于戈壁滩、荒漠这样的地区,修建难度可想而知。
但中国基建从来都没在怕的,既然有困难那就想办法克服困难,正是这句话,才推动了中国基建走向了全世界。
为了解决不同路段地质情况不同的问题,我国相关部门集合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不知道开了多少个会议才定下了方案。
同时,由于路线全长2818公里,资金耗费太大,于是我国决定采取成本分割,一边修一边筹钱,将成本分摊到每年,用最简单的的方式解决了资金难题。
要说京新高速中修建难度最大的一段,明哈段绝对是榜上有名,明哈段途经的都是戈壁滩和荒漠,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干旱缺水、还有一些无人区,对于工程师和建筑工人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当时施工的工人都叫明哈段位“三无地带”,无水无电无信号,空气实在是太过干燥,工人们渴的晚上睡不着觉,白天施工时毫不讲理的风沙也是直接能把脸刮出口子,就连做个普通的表情都疼痛难忍。
再加上本就是无人区,修建时间紧任务重,一年能施工的时间不过7个月,物资每送一趟就需要5个小时之久。在施工过程中,甚至有工人实在无法忍受干渴,不顾反对花钱打深井,结果一滴水都没看见。
在一望无际的大荒漠,这些工人一呆就是近一年时间,工期赶得紧谁都不敢回家,并且每天都需要忙碌施工十几个小时,睡眠时间仅有5个小时。
但是,苦是一方面,爱也是一方面。这些工人的难当地人都看在眼里,有一位叫做巴特汗·塞地力汗的牧民把家中放牧的工作交给了家人,主动来到施工地带着十几名工人找水,十多天的时间他们走遍了周围30公里,最终才找到了一片很大的水源,解决了工人和工地的用水难题。
当然工人们也记得这个善良的牧民,给她送去了不少日用品,后来在工人的帮助下,巴特汗的妻子还在心脏病发时及时得到了救治。
这一点,就是为什么要耗时耗力去修建京新铁路的原因之一,有了便捷的高速公路,才能让民众建立连接情感的桥梁。
不仅如此,由于明哈段有很多无人区,也有不少野生动物,施工方为了不破坏环境,还坚持着每天洒水除尘,全力维护当地环境。
为了不影响到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施工方还配备了野生动物专家,去监控动物们的生活路线,甚至还与工程师一起设计了20多条动物通道。
这,都是爱的表现。
但也正是因为京新高速上存在大量无人区,司机们才不愿意从这里通过。毕竟开半天如果只有自己一辆车,那么将会是十分恐怖的,一旦出了任何事故,想要寻找救援相当麻烦,医护人员到达的时间也都是几个小时起步。
还有一点是在一望无际的高速上行驶,如果没有其他车不考虑变道超车,司机很容易疲劳,这种疲劳是非常迷惑人的,司机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所以还是非常可怕的。尤其是夜间,周围除了大灯范围的黑暗,会让司机在疲劳的同时还会增添些许恐惧。
其次,在无人区行驶还需要考虑补给的问题,需要在无人区前加满油,检查车辆,补给食物和水,只有这样,才能在车辆故障时保持人体的需要。
假如在无人区车抛锚了,手机还没有信号,希望只能寄托在有其他车经过,这样的情形想想就很可怕。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京新高速车流量较少,司机们都不敢开这条高速。
但这并不意味着京新高速是没有用的,是面子工程。京新高速是国家西北部运输的大动脉,是连接新疆、河西走廊和我国首都最方便的高速公路,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
其次便是民族情感意义,1300多公里,可能有些热爱自驾的跑个两天就到了,但对于国家来说,这是基础,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稳步向前发展的底气,是民族情感连接的桥梁,更是千千万万在京新高速上挥洒汗水的工人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