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废不是问题 只是政府不处理

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特聘教授叶宗洸强调,核能技术不断精进,核废处理已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眼前的问题在于政府不想处理,而非不能处理。(刘宗龙摄)

我国核电厂运转40年,核废料处置牛步,高、低阶核废料最终处置场址迄今未确定,环团担忧一旦重启,核废债留子孙,经济部也说,核废处置是延役前必须务实面对的问题。学者则反驳,核能技术精进,核废处置早就不是问题,只要参考国际作法,解方不只1种,政府只是不想处理。

针对核废料处理现况,台湾环境保护联盟会长谢志诚形容「条条大路都有土石流,不知罗马在哪里」,兰屿已存放10万277桶低阶核废料,3座核电厂则存放11万3741束,还累积2万1527束高阶核废料,核废进不得、退不能,无论延役或重启,都将产生更多,债留子孙。

经济部也说,目前核废料处置推动屡遭反对,高阶核废料最终处置场面临选址无法源、光做地质调查就抗争的窘境,低阶核废料最终处置场因地方政府拒绝协助办理公投,无法继续推动,无论核电厂是否重启,都要务实面对核废料处置,要能配套推动。

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特聘教授叶宗洸则直言,我国现行核废处理作法及未来规画在国际上早已行之有年,依照台电规画,最终处置场将在2055年完工启用,2050年之前找到场址,是必然的步骤,就算核电不续用,一句「核废问题无法解决」的政治语言,便可对现有用过核燃料置之不理?

他也强调,核能技术不断精进,核废处理已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且只要参考国际做法,核废处理技术更不只1种,眼前的问题在于政府不想处理,而非不能处理。

核安会副主委张欣表示,尊重立委所提核管法修法草案,如果修法通过,台电仍须针对各核电厂进行一系列评估,再提出换照申请,核安会届时将秉持专业审查及现场查证,确认符合法规要求及同意换发执照,核电厂才能继续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