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世界說話:遊牧藏人的高原小學堂

高原小学堂 © 尹雯慧 「想让牧民小朋友的读写能力能够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拿到分配的笔记本,孩子显得开心不已。

文.摄影/尹雯慧

抵达拉达克图博牧民冬季其中一处聚集点,刚好在十二月中旬。平均海拔4,700公尺,均温在-6度至-35度之间的Changthang地区(羌塘),除了裸露的砾石荒漠遍布,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寸草不生。环视周遭,就我眼力所及的范围,我数到的游牧人家刚好是八户,每顶帐篷都升起袅袅炊烟,没有例外。

目前在德里攻读硕士,也是此地区出生长大的Tsering,利用寒假返家期间,准备筹办从十二月中到一月中为期一个月,专为图博牧民小朋友提升读写能力的「冬令学习营」。他号召了包含自己父亲在内,大约六到八名的邻居一起协助搭建一座帐篷,充当临时教室;然而,这并非他的第一次尝试。

临时教室 © 尹雯慧 Tsering正与几名前来协助的邻居搭建充当临时教室的帐篷。

凑热闹 © 尹雯慧 搭建起帐篷教室后,孩子们都很开心,也来凑热闹。

2017年他因为母亲生病休学一年,那个冬天,他首度在自家帐篷旁,不畏严寒天候,试办了前所未见的「高原小学堂」,意外获得极好的回响。

他眨了眨眼睛说,根根分明的睫毛上挂着一串串因低温而凝结的冰晶。

进教室 © 尹雯慧 清晨,从远方不同帐篷陆续抵达教室的孩子们。

开学日 © 尹雯慧 「开学」第一天,附近帐篷的孩子们都到齐了。

眼前这群孩子年龄从6岁到14岁不等,每个都有张红扑扑的脸庞。若是学龄前的幼童,每天大都跟着父母在草原上游玩;达到入学年纪的,多半都选择到位于列城附近的Choglamsar地区,创建于1970年代的「图博儿童村学校」(Tibet Children’s Village School)就读。通常只有遇到长达两三个月的寒假才能回家,例如此时此刻。

「虽然TCV在Changthang地区也有其他的分校,比如Sumdho分校,但因为那里的课程只有到三年级,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成果,我知道的图博牧民父母都选择把孩子直接送到列城。」Tsering边指挥帐蓬搭建工程边解释着。其实他的父母也是其中之一。Tsering与他的大弟及两个妹妹都是循此途径就学,毕业之后便四散各处升学,而最小的弟弟Lobsang则仍就读八年级,离毕业还有两年。

下课时间 © 尹雯慧 课余时间的团体活动,两人三脚赛跑比赛。若是学龄前的幼童,每天大都跟着父母在草原上游玩。

TCV分校 © 尹雯慧 位在Sumdho的TCV分校,因为冬季放假而显得冷清。

在拉达克的流亡藏人主要聚集在Choglamsar这个区域,泥砖建筑沿着巷弄紧密相邻,社区颇具规模,俨然是流亡族群的「中心」;相较于此,在草原生活人数稀少的图博牧民便类近地处「边陲」的化外之民。

他以一种非常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与其他来自牧区孩子在学校就读时,遭遇的「也许」是无心的言语嘲讽。他虽不认为歧视真的存在于同侪之间,不过只要提及来自「Changthang」,仿佛就意味着与原始落后的生活方式挂钩,而说话口音更是让人无所遁形。

即便暂且不提这些隐匿在社群里的阶级暗流,列城的孩子许多在3、4岁即已进入幼稚园就读,使得牧区孩子在一进入小学,便面临程度落后的压力。26岁的Tsering在谈及这些现象时,总是难掩忧虑。

「教育对我来说,就是跟外在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你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才能进行对话。妳到世界各地旅行,去了那么多地方,一定知道我在讲什么。」他微笑着对我说,但眉头还是紧紧锁着,使得表情抟揉着一种苦涩,在天寒地冻中益发耐人寻味。

高原幼幼班 © 尹雯慧 前所未见的高原小学堂,意外获得极好的回响。Tsering正在对幼幼班的小孩介绍高原上的动物。

识字 © 尹雯慧 一名不识字的家长拿起教材,在角落试着默念书上的字母。

分组讨论 © 尹雯慧 年龄较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进行分组阅读讨论。

面对第二次的冬令营,他显得有把握许多。除了请来大学刚毕业的一名远亲当导师,对于教材的准备与内容设计,也不再像无头苍蝇般乱闯乱尝试,而是从经验中得到教训,一点一点地去修正。

我想起图博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

打雷与闪电意味着天上降下了花朵。

草原生存环境艰苦至斯,期待迎接这群游牧民族的孩子们的未来,是繁花盛开的新世界。

写字母 © 尹雯慧 坐在老师腿上练习写藏文字母的小朋友。

放学 © 尹雯慧 一天的课程在夕阳余晖里结束。期待迎接这群游牧民族的孩子们的未来,是繁花盛开的新世界。

尹雯慧

现为文字影像工作者,曾参与多出舞台剧演出,目前一直在旅行。得过一些文学与摄影奖项,曾入选云门舞集「流浪者计划」、文化部「台湾诗人流浪计划」…等奖助计划,诗作入选2015及2017台湾年度诗选,影像作品获得「2018国家地理杂志全球摄影大赛」。着有报导文学集《谜途:流亡路上的乌托邦》与摄影诗集《无边之城》。

▎作者专栏:尹雯慧@转角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