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敏: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 (高清扬)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何志敏作了题为《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发言。
何志敏表示,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9.99%,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93.09%,具有博士学位的高中教师人数迅速增多;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人数占比17%,高校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群体稳步壮大,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获得者集聚在高校。
对于建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何志敏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强力激发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动力源泉。新时代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要尊重教育家成长规律,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群体成长为教育家的内生动力。一是加强政治品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推动教师对教育家精神“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全面提升教师培养层次和专业能力,健全教师教育体系和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提高政策供给与教师发展诉求匹配度,设置多样化的成长和晋升通道,建立创新实践容错机制。三是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和奖励体系,强化示范引领,突出榜样价值,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甘于奉献、胸怀天下”的情怀和抱负,造就一批新时代的陶行知、叶圣陶式的教育大师。
第二,持续完善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能力需要精准适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时代要求,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民期盼。一是推进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完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优化编制供给政策,建立教师资源与人口变化适配机制,严禁教师编制占用,解决教师“在编不在岗”“上班不上课”问题。二是深化分类评价改革,突出教学实绩,注重能力贡献,支持鼓励性、发展性评价,克服中小学“重分数轻育人”和高校“重论文轻教学”现象。三是支持教师积极拥抱新技术变革、探索新教学方式,提高人机交互和数智思维能力,为人类教育数字化发展打造“中国样板”。
第三,厚植涵养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沃土与生态。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优良传统,是社会文明进步之基础,要更加有力营造尊重知识、重视教育、敬重教师的社会氛围。一是加大教师待遇保障力度,严格落实教师薪酬、医疗健康、生活服务等倾斜优惠政策。二是有效减轻非教育教学负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潜心研教、舒心乐教。三是严肃处理涉教师恶意投诉和不实举报,避免社会压力和教育焦虑过度向教师传导,预防和消除教师心理问题,提振教书育人信心,培养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