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院士怼光明网:“慎言”的到底该是谁?

近日,中国科学院网站发布了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而

“禁止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

赫然列入其中。

于是乎,在舆论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紧随其后,光明网刊载了一篇随笔,标题为:《中科院新增“5禁止”》

该文特别指出了中国科学院这个《新规》中的“亮点”,那就是新增一个“禁止行为”章节。

文中

还特别提醒广大院士

切莫当“砖家”!

当谈到其危害时,更是一针见血!

院士

不是万事通

在其专业之外

未必就是专家!

如果在公开场合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恶果。

俗语说,隔行如隔山。

院士,代表着某个科学领域之权威,由于他们离百姓日常生活确实有些遥远,因此也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然而,耄耋之年的何祚庥(hé zuò xiū )院士,却是一个例外。

何先生“走进”百姓生活,“探究”社会现象之真伪,其精彩程度,堪称中国院士群中之孤本!

何祚庥先生

自从上个世纪的

1980年获选院士以来

一直在其专业以外开疆拓土,为不同时期的中国舆论场注入了经久不衰的话题。

从反“伪科学”斗士直至反中医“孤勇者”,近乎贯穿了他的后半生的“职业生涯”。

如今,一位退而不休的“斗士”,在其专业以外,正可谓:鹤立群雄,战功赫赫。

虽然饱受争议,却从不言败!斗士之风骨,一丁点不减当年之威猛!

这不

何祚庥先生

见了光明网特别强调的

院士“5禁止”

也不知道是对号入座了,还是不打自招,何老开始闻风而动了!

煞有介事地

对光明网说“NO”!

就是这位饱受争议的却仍然活跃在舆论场的何祚庥院士,重重敲下了键盘!

尽管标点符号有些混乱,遣词造句“不修边幅”,但隔着屏幕也能嗅到其火药味。

第一炮

直指这个《新规》“越权”!

第二炮

反对光明网

支持中国科学院的院士“5禁”。

最后

何祚庥院士

给贵网提了一个意见:

光明网应该慎言!

就在此前的9月5日,何老院士还再次重申了他对“中医90%是糟粕”的严正立场。

并且列举了四位“国医大师”为了“保命”,在“紧要关头”,不得不求救西医,以此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无比正确性。

人们时常诧异的是,何祚庥先生喋喋不休的底气到底是来自何方?

他又是怎样

入选的科学院院士的呢?

下面,我们不妨从他的,于2005年5月13日,在中南大学所做的《做人做事做学问》讲座说起。

这个讲座文稿较长

但有一条主线是非常清晰的

那就是,他是

如何成长为科学院院士的?

1、家世显赫

何祚庥出身在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家庭,祖上曾经做过官僚。现如今位于江苏扬州市晚清第一名园“何园”,就是他曾祖父所建。

用何老自己的话讲,由于家道中落,他一直想通过个人奋斗,亦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重振“家”业。

2、求学之路

中学就读于上海著名的南洋模范中学,抗日战争胜利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主修化学。

1947年

是何老先生

重大人生的转折点。

这一年国共双方战事频繁,当时的人们有一种估计,中国有可能出现现代版的“南北朝”,要么以长江为界,要么以黄淮为界,总之,不论怎么分界,北平、天津总是在共产党区域内的。

这是何祚庥当时的判断。

由于自己喜欢共产党,所以,何祚庥一听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北平招生,于是,就“急急忙忙”从交通大学转学到清华大学物理系。

倘若没有这个改变

何祚庥就不会成为

后来的理论物理学家。

到了清华的两个月后,何祚庥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

尽管此时的何祚庥“什么也不懂”,但是他认为,既然“我选择了走革命的道路,就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这一边。”

读到这里

是不是发现何祚庥先生,想当年就是个妥妥的“进步青年”?

在“选择如何做人”的问题上,何祚庥的“主旋律”,“就是必须坚决地站在广大人民这一边。”

他教导青年人

你是在为少数人奋斗,还是在为大多数人奋斗,这是做人最基本的一条。

3.职业生涯

1956年,何祚庥从中宣部调入核工业部原子能研究所。

1959年,组织上选派何祚庥到苏联联合研究所从事粒子理论研究。

在此

他与清华时的大学同学也就是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重逢。

在谈到自己对中国“两弹”贡献时,何祚庥是这样评价的,“在参加原子弹、氢弹工作的人群中,有些是贡献较大的人士,如周光召院士、于敏院士等。

至于何祚庥却只做了小小的工作。

但是

1980 年,我这只“附骥尾”的“苍蝇”也随同许多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祚庥所说的“许多人”就包括与他在一个研究所的周光召先生。

由此

不难看出

何祚庥院士与周光召院士

从清华的大学同学到职业生涯的大部,有着较长时间的重叠。

用“同一战壕的战友”来做诠释,一点不为过。

周光召先生,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必将载入史册。

而何祚庥先生只有

在讲述这段尘封历史的时候

人们才可依稀感到

还有一个何祚庥院士的存在。

正如何祚庥先生所言:

“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是我们那一时代的集体协作的结果。”

这或许就是

何老最好的自我告慰吧。

然而,进入80年代以后,被外人看来有些神秘色彩的科学院院士,一直蜚声于中国舆论场的,何祚庥院士,不是屈指可数,而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存在!

自从高举反“伪科学”这杆大旗以来,从当时媒体的曝光率来看,作为一名科学家,风云际会者,非何祚庥先生莫属。

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报》曾这样评价何祚庥院士:何祚庥对伪气功、伪科学、怒江大坝、转基因、中医等等都大放其炮,四面出击。

以致树敌无数,有人把他列为“四大恶人”之首,说他是“万能院士”,“什么都懂,就是不懂物理”;也有支持者认为他思想先锋、自由解放,是敢说真话、不庸俗、不世故的老天真。

光明网在《中科院新增“5禁止”》一文中,这样评论道:

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荣誉也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找准自身定位,为国贡献智慧,为突破卡脖子技术贡献更大力量,当好道德榜样,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院士寄予的殷切期望。

何祚庥先生,在20年前,讲给大学生的报告中,曾语重心地说:

我想告诉各位的是

做人得首先分清是非,分清什么是跟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什么是跟少数人站在一起。

这一大是大非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年轻时就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从光明网当下的评论,上溯到何祚庥先生的“谆谆教诲”,从立意上却是惊人的相似,做人与责任,均成为了二者共同的落脚点。

然而,从对历史的观感与现实比对之后,人们会发现,何祚庥先生,仿佛判若两人。

据考证,何祚庥院士的讲座内容最早发表于2004年8月的《生命科学》第16卷第四期。

由此可见,彼时已年逾七旬的何老先生,在社会上的思政课,可谓讲得风生水起,一定引起了不同的凡响。

在莘莘学子中,向何祚庥院士学习的热潮,已然蔚然成风。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

今非昔比也罢,物是人非也罢,一个人的思想基础,只有放在时间这个天平上,人们才能一目了然。

正如何祚庥先生在讲座中所列举的汪精卫这个实证那样,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响当当的“革命者”,可是到了晚年,却成了脱离革命的逃兵,甚而成了革命的敌人。

汪精卫在年青的时候,曾经是一位著名的革命人士,他曾经去刺杀当时的摄政王,亦即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因刺杀失败而被囚禁在北京的监牢里。那时的汪精卫

做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

用以抒写他的“革命”豪情。

可是到了晚年,汪精卫却成为不齿于中国的大汉奸!

今天,再次拜读何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这篇演讲稿,还是有种五味杂陈的感觉…

此时的我,不知咋的,突然想起了心无旁骛的倪光南院士…

何祚庥先生,十余年了,对祖国医学多有微词,对中医的诋毁,固持己见以恒久,登峰造极而痴心不改。

妄议中医,何时休?

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