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软件业的崛起与进阶:从自主创新中厚积薄发 力争两年再跨一个千亿台阶
编者按:
当前,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站位下,湖北正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批具备硬核科技的湖北企业,逐步将自身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牵引力,助力湖北高质量发展。这个坐拥中国经济地理“心脏”独特区位优势的省份,已然成为新时代“中部崛起”中的领跑者。在全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机遇中,以先行区的姿态,在新发展格局中抢占新高地。
基于此,3月28日以来,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专家学者共同组建智囊团,选取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中的行业,走访调研行业内大型央企、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不同类型的样本企业,通过企业成长与发展的视角,折射地方政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战”思路,形成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湖北模板”。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吴文汐
此前,在互联网红利、数字化浪潮中,诸多城市和地区抢抓机遇,从软件和信息服务赛道中脱颖而出。
时至当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开辟软件领域新赛道、形成软件新质生产力,以算力及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型软件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版图面临重构机遇,地区之间软件产业竞逐迎来新的窗口期。
湖北便是角逐者之一。湖北省经信厅数据显示,2023年,湖北软件业务收入成功跨越3000亿台阶,实现3049.93亿元,规模在全国省市中位居第10位;实现19.3%的同比增速,延续2022年的领跑态势,在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十省市中位居第1。2024年一季度,湖北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62.36亿元,同比增长12.1%,产业规模占据中部六省的“半壁江山”。
面向未来,《湖北省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将在两年时间里力争软件业务收入规模再跨越一个千亿台阶,到2025年达到4000亿元以上。
历史变迁中,湖北逐步成为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中的特色省份之一,也成为国内外资本、金融机构及企业投资布局的新热土。
这背后,既有上世纪末湖北组建软件产业集团和兴建软件产业化基地埋下的种子,亦有以达梦数据库、深度科技、吧哒科技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本土企业在多年自主研发创新中的厚积薄发,更有湖北结合自身定位方向,整合发挥区位、人才、成本、工业等禀赋形成的差异化优势,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湖北模板”跃然纸上。
萌芽:“0”到“1”的自主创新筑底
湖北软件业的兴起要从上世纪末说起。彼时,湖北组建起武汉华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中软件集团公司、武汉东湖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三个骨干软件产业集团,同时兴建软件产业化基地。1998年8月3日,科技部以国科火字[1998]44号文正式批复建设“国家火炬计划湖北软件产业基地”,成为了湖北软件产业化工作进入实质性运作的重要节点。
为此,新世纪伊始,湖北就提出了建设软件大省的构想,力争用软件对现有经济实现渗透和带动作用,以实现新的腾飞。
武汉达梦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梦数据库”)就是在湖北软件业逐步兴起浪潮下诞生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也是如今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之一。
达梦数据库创始人、董事长冯裕才回忆,因为各种机缘,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暗下决心,要推出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数据库。“我通过研究资料发现,那时候流行的计算机应用中,管理的比重达到80%,而计算本身只占据15%,这一发现激发了我对数据库技术的浓厚兴趣,因为它在计算机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国外主流数据库产品尚未进入中国市场,在没有任何商业产品参考的情况下,冯裕才查阅并翻译大量有关数据库的论文资料,深挖底层逻辑,通过8年时间,用Pascal语言自主开发出第一套数据库管理系统CRDS。2000年,达梦数据库正式成立,迈出了从研究所走向商业化的第一步。
成立公司后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冯裕才记得,在公司成立初期,达梦与其他公司和机构的发展路线便出现分化,绝大多数企业选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基于开源技术的道路,这在国内逐渐成为主流。但冯裕才则是少数坚持自主研发的企业代表。
“并非自诩高明,只是我们更早意识到网络信息化发展下,攻克最底层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采用国际开源系统所形成的同质竞争。”冯裕才说。
得益于湖北省高校聚集的优势,达梦数据库早期的商业化从湖北本土高校的财务系统搭建业务上切入,其应用场景也在湖北进一步放大。2008年,国家电网体系的客户开发成功,达梦数据库真正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如今,达梦产品覆盖电力、金融、能源、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市占率位居中国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国内数据库厂商前列。
湖北则成为了达梦自主研发梦的起点,“我虽然不是湖北人,但在这里的时光已四十余载,湖北有强大的科技力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武汉的研究所实力雄厚,这里有着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截然不同的魅力。”冯裕才表示。
基础软件是所有软件的“地基”,而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基础软件是投入高、风险大、回报慢的行业,在实现商业化前需要走过一段漫长的积淀过程,达梦数据库如此,同样的案例还有研发国产操作系统的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深度科技”)。
“2008年我们便开始在武汉进行产品研发工作,但并非以独立公司的形式进行,操作系统研发的初期并不盈利。”深度科技创始人刘闻欢表示,随着团队壮大,2011年深度科技注册成立,公司的核心产品是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对标微软的Windows。但早期所有研发成果都通过互联网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并未商业化。
坚持自主创新给了深度科技更多机会。2015年,湖北省的营商环境和深度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吸引了股权投资机构360、绿盟科技等公司的资本加持,深度科技走向商业化,部分领域用户通过付费方式使用其产品。
刘闻欢表示,目前,很多用户正在逐步转向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而国内市场上目前仅有两家企业提供此类产品。长期坚持自主创新,让公司内核更加稳定。公司每年的专利申请量约200-300项,至今已累计申请专利近900项。“这足以证明我们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确保这一领域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由于操作系统的复杂性极高、代码量庞大,其中可以探索和创新的空间非常广阔。”
如今,深度科技团队已遍布全国,但核心研发力量仍扎根武汉。刘闻欢提到,这一方面因为湖北是深度科技的创始地,公司在湖北的研发能力及市场占有率均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湖北省及武汉市政府给予了深度科技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保障了公司的稳健发展。
在企业逐步成长的同时,湖北瞄准传统产业信息化,加快对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培育,各类软件产品的开发成果也逐步显现,涉及地理信息(3S)、信息安全、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3C)、IC卡操作系统、企业信息化(ERP)、教育信息化软件、嵌入式软件等应用领域,并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大影响力的软件产品。湖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在全国崭露头角,成为其一张区域特色产业“名片”。
而进入“十四五”时期后,湖北软件业多点开花,逐步形成链群式发展。中国信科、烽火通信、达梦数据库等龙头企业聚焦主业、深耕细作,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全省软件行业百亿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过50亿元企业增至6家、过10亿元企业增至31家、过亿元企业达到260家。
接续“国家火炬计划湖北软件产业基地”,湖北随后又获得多块“金字招牌”,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网络安全产业化基地等多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先后在湖北落地。
突破:产业链生态搭建下的快速扩张
产业基石夯实后,湖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下一步应如何奋进?
湖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及软件产业。其中明确,湖北要着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基础产业,推进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工具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研发应用,加快建设武汉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大力引进知名互联网企业在鄂设立总部或第二总部,着力打造国内互联网产业新增长极。
2021年6月,湖北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提出构建“51020”现代产业体系,软件及信息服务被作为重点发展的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
虽然彼时具体行动方案还未出炉,但湖北软件业已有了提速之势。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部的统计公报,2022年,湖北实现2554亿元的软件业务收入,产业规模相比2021年,从全国第12位上升至第10位,同比增长20.7%,在前十省市中增速第一;在2023年,湖北稳定保持全国第10的软件业务收入规模,实现3049.93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继续领跑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十省市。
2023年12月,《湖北省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印发出台,为未来三年湖北软件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力争到2025年,全省软件产业链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拥有万人研发中心1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软件名城1个、中国软件名园1个、信创适配基地2个。这意味着,这两年内湖北软件产业规模将再跨越一个千亿台阶。
《行动方案》提出的“六大行动”中,实施技术创新引领行动被摆在首要位置,要加强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多个领域关键技术研发。
除了以基础软件筑牢技术根基外,工业软件亦是重要突破口。事实上,在新型工业化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工业软件迎来快速发展期,作为数实融合的关键基础和核心支柱,工业软件的需求带动其整体在软件业中的占比提升。而湖北作为工业大省,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发展工业软件势在必行。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软件一直是湖北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重点。目前,湖北正在筹备出台针对工业软件发展的三年行动方案,已进入会签阶段,将于近期发布。
“尽管目前工业软件及相关领域规模还不算大,但其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我们聚焦这一重点方向,不仅具有战略意义,更符合当前发展的实际需求。工业软件的发展和其技术进步、产品迭代,主要依靠丰富的应用场景,需要大量的工业产能提供支撑。从这一方面看,湖北具备发展工业软件的条件。”上述湖北经信厅软件处负责人进一步指出。
孵化于TCL的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格创东智”)便是一家主攻智能制造工业软件产品和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企业。2022年,在湖北推进“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背景下,格创东智在湖北设立了全国运营总部公司,依托湖北在光通信、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产业领域的雄厚基础,围绕智能制造价值链进行工业软件产品的研发推广工作。
目前,格创东智为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家电、生物医药等22个行业领域提供工业控制、生产管控、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业软件和工业IoT、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Ai平台、低代码开发等平台软件。
“工业软件是制造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工业软件的发展水平往往和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湖北在这一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和潜力。”格创东智数字化战略高级总监袁昕指出,湖北有强大的工业基础,特别在“光芯屏端网”、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工业实力。而以往,湖北尚缺乏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工业软件企业。
“半导体制造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我们期望在国内头部半导体工厂客户中实现自主可控工业软件产品的广泛应用,逐步替代国外主流软件系统,并成为湖北工业软件领域的领军企业,为湖北工业软件的创新发展提供案例支撑。”袁昕表示。
取得成绩的不只是格创东智。2024年2月,工信部发布全国首批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名单,湖北5家企业申报的产品入选,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居全国第五位。
与此同时,湖北软件产业链在信息服务环节也取得快速发展。根据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3年湖北省软件业运行情况》,2023年,湖北省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249.24亿元,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73.8%,同比增长20.1%。
武汉吧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吧哒科技”)主营业务涵盖从IT架构到应用系统的全方位服务。吧哒科技研发中心总经理周高登介绍,为将产品和服务紧密连接,吧哒科技自主研发“信服易备”、“信服易云”、“信服魔方”等产品,为客户提供数据容灾备份和业务系统快速恢复服务、数据中心一体化智能运维服务、IT运维管理综合服务。例如,“信服易云”通过自动化手段,实现设备和系统的可视化管理,使用户无需进入机房就能实时掌握机房运行状况。
周高登提到,自2014年公司转型专注于运维服务开始,运维服务业务收入从起初的不到1000万提升至如今的一个亿左右,实现了超10倍的增长。
吧哒科技同时拓展信创生态,信服易备数据安全及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入选《湖北省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
《行动方案》中也指出,到2025年,湖北力争基本建成覆盖软件、信安、信创三大产业的创新高地。
周高登认为,湖北拥有达梦数据库、统信软件、攀升科技等主力企业,并吸引华为鲲鹏生态等在此深度布局,这些因素进一步巩固了湖北在软件产业中的技术基础。“从信创的角度来看,未来我们与这些企业间的合作会更加紧密。这些基础和核心的软件厂商均扎根湖北,将有助于湖北软件业整体生态的形成。”
进阶:软件业差异化发展的“湖北模板”
当前,我国软件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国内众多城市在时代更迭下,或收获互联网时期的红利,或抢抓数字经济浪潮下的机遇,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各环节占据比较优势,而湖北也亟待找寻自身差异化的“打法”。
湖北省经信厅软件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的差异化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湖北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每年有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行业,为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湖北区位优势显著,在交通、物流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湖北的独立软件企业众多,虽然体量相对较小,但其中不乏具备核心技术和战略价值的企业。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分析,软件行业作为一个智力密集型行业,在人才竞争方面存在巨大挑战,破题的根本在于人才策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不仅要通过高薪吸引人才,更要通过提供持续的发展机会和稳定的职业环境来留住人才。目前,湖北省内的“黄鹤英才计划”和“3551光谷人才计划”均体现出这一导向。
不仅如此,湖北在《行动方案》中还提出,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创新体系,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湖北正探索链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软件业的提质增效。
以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为例,该学院培养了一批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创新意识能力的高质量软件人才,并与国内外一流IT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在技术创新、应用驱动、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基础和先进的经验,配合湖北政府加快湖北省软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湖北省软件企业协会执行秘书长温晖看来,应深入湖北本地高校软件相关专业,让更多学生看到湖北发展软件产业的广阔前景,为软件专业学生留鄂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应大力支持和优化软件企业总部,与引进外部企业研发中心相结合,吸引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实现人才和产业的良性互动。
此外,温晖认为,湖北还具备要素成本方面的显著优势,如土地、办公楼宇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这一优势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应顺应产业梯度转移趋势,招引全国重点软件企业研发中心向湖北转移,将湖北打造成全国软件研发重镇,形成湖北软件产业发展的全国亮点。
“大兴软件工程师文化,将武汉打造成软件工程师之都,营造软件产业的发展氛围和城市新名片。软件人才的大规模聚集和自然流动,势必培植软件行业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通过人才聚集再反哺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湖北软件产业带来创新资源、激发创业活力,催生出一批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温晖表示。
事实上,历经数十年的积淀,湖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经形成了扎实的发展基础,特别在国产工业软件、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等方面,拥有一批具备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优秀企业,这些企业在软件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亦在不断巩固优势、谋求创新发展。
例如,达梦数据库在新形势下适时提出以数据库为立足之本,布局“大数据平台战略”,结合大数据、云平台等新领域,丰富产品线,构建一体化全方位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达梦还意识到,国产软硬件要实现科技自立,必须整合产业链资源、寻求上下游合作,建设全产业链的自有生态。
温晖认为,湖北应继续巩固在数据库、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以及工业软件、地球空间信息、光通信嵌入式软件等方面的既有优势。同时,为了迅速扩大软件产业规模,还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比如,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不断开辟软件产业竞争新赛道、加速形成软件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湖北应结合自身定位和禀赋,锚定细分赛道突围。“人工智能领域,湖北在垂直行业大模型及数据标注应用等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并加快步伐推进;在数据要素方面也要敢为人先,加快数据要素化、要素市场化进程,实现赶超。结合优势、找准定位,湖北软件产业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显著地位。”温晖表示。
纵观趋势,国际市场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及平台运营服务、云服务、数据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释放广阔空间。在国内,随着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以及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不断激发以软件产品为主的产业需求。软件业延续向好发展基本面,仍有静待各地区挖掘的潜力空间。
“软件业作为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关键,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北在发挥既有优势、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也要敏锐地感知产业形态的变化,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软件力量’。”温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