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打赌他活不过20岁,结果他活了84,还培养出诺奖得主李政道

(一)世纪之赌

之所以说这是场世纪之赌,是因为两个打赌的不是寻常人物,他们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两位大学者胡适和竺可桢。当然这不是赌钱。

确切地说,是胡适为竺可桢赌了两次,只是第一次竺可桢没有参与。

1905年,后来成为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的竺可桢15岁,他在上海澄衷中学读书。身为班长的竺可桢学业非常优秀。但他因学习太过努力,整天起早贪黑,简直玩命,不喜欢锻炼身体,结果造成身体非常瘦弱,似乎一阵风就能刮倒的样子。

当时14岁的胡适跟竺可桢同班,他看到竺可桢羸弱的样子后,便私下和一个同学打赌说,竺可桢光知道学习,不锻炼身体,我看他活不长,不到20岁就得去阎王爷那里报到。

胡适这骇人听闻的话传到竺可桢耳朵后,他也是吃惊不小,于是此后就开始锻炼身体。心想,老胡呀老胡,别小看人,等我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看咱俩谁长寿,嘿嘿。

竺可桢于1890年3月7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今绍兴市上虞区)一个小商人家庭。他自小就聪慧绝伦,2岁开始认字,到5岁时,一般的小孩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的时候,他已经能识1000多个字,在当时也算是个神童了。

关键竺可桢学习还十分刻苦。上小学时,有天晚上,哥哥教他写作文。他写完之后,哥哥给他指出了一些问题。然后他便重新写。二稿写毕,他自己仍觉得不满意,于是再写。哥哥已经睡觉了,他却不睡,一遍一遍地重写、加工,一直到公鸡打鸣,天快亮了,他才去休息。

嫂子看着竺可桢也是心疼,就怪罪丈夫太苛刻。竺可桢哥哥说:“这哪是我逼他的,是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啊!”

竺可桢就是这样拼命,以至于到上中学时,把身体搞得很差。不过当他听到胡适说他活不过20岁后,开始改变自己,锻炼身体。此后,竺可桢的身体便渐渐强壮了起来。于是数年后,胡适和竺可桢又来了一场“世纪之赌”。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因为中国是以农立国,他选择到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当然天才级人物胡适也获得了到美国留学的资格,他读的是康奈尔大学。1912年,二人在一次聚会时,又进行了一场“豪赌”。

竺可桢说:“老胡,我15岁时,你赌我活不到20岁,可我今年都22岁了。怎么样,事实证明,你不愧姓胡,净胡说,嘿嘿。”

当时竺可桢尽管身体比之前强健了许多,但仍然清瘦清瘦,于是胡适撇撇嘴道:“算你幸运,老竺。不过你干瘦干瘦,肯定活不长久,我赌你活不过60,呵呵。”二人是无话不谈的老朋友,说话当然毫不顾忌。

于是竺可桢一本正经地说:“我要是活过60岁呢?”

胡适答:“你要是活到60岁,我在你60岁寿筵上,当着所有亲朋好友的面给你磕三个响头!你要是比我活得长,你可以在我的尸体屁股上踢一脚!”

“好,一言为定。看我到时候怎么踢你!”竺可桢笑道。

那么二人究竟谁赌赢了呢?

(二)竺可桢又赌赢了一次

竺可桢在美国一如既往地成绩优秀,他在伊利诺大学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继续深造。自此,他开始潜心研读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气象学。1915年,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17年,他被接纳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员,并获伊麦荪奖学金;1918年,竺可桢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

一直都在求学的竺可桢,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大龄,28岁的他仍然是单身汉。说来有意思,竺可桢和胡适都是大名鼎鼎的才子,都是接受新式教育的,但二人在婚姻上,都是被包办的。胡适是被母亲硬塞了一个乡下小脚女人,“憋屈”了一辈子。相比之下,竺可桢的婚姻也有包办的性质,但他却运气好多了。他遇到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女。

1918年,也在美国留学的著名才女张默君遇到了竺可桢,见其“年少美才”,十分欢喜,于是便打算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妹妹张侠魂。张默君也是位女中豪杰,曾被孙中山任为文书主任,也是才貌出众。当时她虽已34岁,但仍然气质优雅,卓尔不群。竺可桢一看,既然张默君这么优秀,她的妹妹肯定也不差,于是便慨然应允,直接答应了张默君,同其妹张侠魂签了婚约。

包办婚约有个显著特征是,双方结婚前不准见面,竺可桢就是这种情况,不过他是主动答应的,因此他的婚姻就不是那么严格的“包办”了。但这也是有相当风险的,因为他毕竟没有见过对方,谁敢断定张默君和张侠魂姐妹俩的才貌一定很相似?他这是在赌啊。

不过竺可桢这次还真赌赢了。

1918年秋,竺可桢怀着一腔报国的激情,回到阔别了8年的祖国。一到家,他便被家人催着结婚了。见到张默君的妹妹张侠魂后,很快便喜欢上了对方。张侠魂比他小7岁,真的是才华气质俱佳,比姐姐张默君更胜一筹。于是在1919年12月27日,双方举办了婚礼。

婚后二人十分恩爱。张侠魂绝对是一位大才女,毕业于上海神州女校,15岁即为《神州女报》的特邀撰稿人,她还是一个很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从其名张侠魂便可看出,侠魂者,大侠之魂也——她16岁就曾在报上发表《女子参政论》一文,文中有言:“女子宜参政乎?曰:为何而不宜也?颅同圆,趾同方,性同慧,而同为万物之灵,女子与男子有何异哉?”在当时可谓振聋发聩。

竺可桢同张侠魂的结合,可谓才子佳人,相得益彰,为人称道。可惜的是,两人没有走到最后……

(三)痛失妻、子

竺可桢挟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到国内的极大欢迎,他先受聘到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地理和天文气象课。他自编讲义,内容新颖而丰富,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地理和气象学说;他还经常在课外带领学生参观实习,深得同学们的爱戴。

第二年,竺可桢又被南京高等师范学院“挖走”。不久,教育部在南京高师的基础上,筹建东南大学;1921年竺可桢便在东南大学任地学系主任。之后,他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的权威和奠基人。

1928年,竺可桢应蔡元培之邀,在南京北极阁筹建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出版了他所著的中国第一本近代《气象学》。从此,他开始推动全国气象站的建设,也当选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在此期间,他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气象人才,间接地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36年4月,蒋介石看中竺可桢在教育方面的才华,于是任命他为浙江大学校长。可当时浙大只是一所地方性大学,只有16个系,700个学生,教学条件都很一般。在这个地方很难发挥自己的才智,但他没有拒绝,于是向老蒋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财源须源源接济,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干涉。”

我去浙大可以,你必须财力支持;让我管理,你就得放权,别干涉我!

老蒋答应。于是竺可桢走马上任,开始了他的辉煌。

竺可桢也是大刀阔斧。想办好学,没有好老师不行,他的第一步就是请人才进入浙大。他首先把年轻有为的谈家桢给请了过来。谈家桢是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博士,但刚刚28岁。没关系,有才就行,直接是教授职称,月薪300大洋!一时间舆论哗然。后来的谈家桢不负众望,取得杰出成就,成为中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

继谈家桢之后,竺可桢又挖到多位著名学者,比如束星北(物理学家)、王淦昌(物理学家)等,甚至对大名鼎鼎的大思想家,被誉“新儒家三圣”之一的马一浮先生也抛了橄榄枝。竺可桢对马一浮三顾茅庐,请其出山,但马一浮以年老为由婉拒。

一时间浙大人才济济。竺可桢还为浙大定了校训:“求是”。“求是”就是追求真理,忠于真理,这也是贯穿竺可桢一生的思想核心。

他在学校开学典礼上曾如此演讲:“所谓求是,不只是埋头读书和做实验,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浙大在竺可桢的带领下,蒸蒸日上。

然而不久,抗战爆发,日军南侵。为了保护教育,国民政府指示浙大西迁。于是竺可桢带领全校师生,携带大批的图书、仪器设备等,踏上了漫漫征程。

学校先后迁到浙江天目,江西泰和等地。在学校的辗转途中,竺可桢的不幸接连发生了。1938年7月,先是次子竺衡因病夭折,竺可桢还没有从伤痛中走出,他的爱妻张侠魂又病倒了。

张侠魂患了严重的痢疾,当时痢疾是很要命的。在外考察的竺可桢接到女儿竺梅的消息,说母亲患病不起时,多情的竺可桢眼泪便噗噗洒洒地流了出来。7月23日,他匆匆赶到家里时,张侠魂已经病得不成样子了。

竺可桢放下一切,强忍丧子之痛,陪伴、照顾妻子。但当时战乱岁月,缺医少药,竺可桢也是徒唤奈何,眼睁睁看着妻子的生命之火一点点熄灭。10天之后,一代才女张侠魂香消玉殒,享年41岁。竺可桢半个月之内,丧妻亡子,让他悲痛欲绝。他曾写悼亡诗《挽侠魂》曰:生别可哀死更哀,何堪凤去只留台。西风萧瑟湘江渡,昔日双飞今独来……

把妻子和儿子埋葬在江西泰和的松山岭后,竺可桢擦干眼泪,再次登上了讲台。

(四)东方剑桥

然而,没多久,日军的铁蹄便踏入江西,竺可桢带领浙大师生再次迁移。先是到了广西宜山,还没喘口气,日寇也到了广西。竺可桢率领学校再迁贵州,1940年,在遵义安顿了下来。

结束了被后世誉为“文军长征”的一路颠簸,浙大终于走上了稳定的发展期。接下来的6年,竺可桢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把浙大带上了一个巅峰,成为中国少有的几大名校之一,后来浙大也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在遵义的6年,竺可桢在浙大聚集了苏步青、陈建功、束星北、谈家桢、王淦昌等多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科学家、大学者,并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培养出了许多科技人才,比如后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叶笃正(气象学家)、谷超豪(数学家)、程开甲(物理学家)等,当然还有李政道,他于1943年考入浙大,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期间,竺可桢也获得了他第二次爱情。还在浙大西迁的途中,大家看竺可桢拖家带口(他和张侠魂结婚近20年,共有5个子女,夭亡一个,余下的四个大都还没有成年),还得操心全校师生的安危,实在是辛苦,于是都建议他续弦。

1939年,物理系教授丁绪贤的夫人陈淑,将自己的堂妹陈汲介绍给了竺可桢。陈汲是大名鼎鼎的武汉大学校长陈源的妹妹,也是位才貌俱佳的女子。当时陈汲已经35岁,但还未婚,原因是她哥哥都在外地工作,她要在家里照顾年迈的父母,也是个孝女。

1940年,50岁的竺可桢同陈汲结为伉俪,自此,他们夫妻共同撑起一个艰难的家庭,相敬如宾,白首偕老。

在遵义的数年,竺可桢幸运的是,很好地解决了自己一大家子的住房问题。他本来住在水峒街三号,但周围几户人家整天搓麻将,吵得竺可桢晚上难以入睡,后来他便找到在遵义县当县长的傅梦秋,让他给自己找个安静的住处。

傅梦秋曾就读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当时竺可桢是此校的校长,两人有师生情谊。傅梦秋这人仗义,听说老师要找房子,我不帮忙谁帮忙?于是直接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数间让竺可桢住了。

当然傅梦秋家的房子多,两层楼,还带个庭院,“庭不深而清幽,院不大却雅致。院东翠竹幽篁茂密,清影摇风;院南桃李杏争春,枝繁叶茂”,竺可桢很喜欢这个小院。于是带着他的四个儿女以及夫人陈汲就住了下来。1940年12月14日,竺可桢和陈汲的女儿竺松出生后,傅梦秋索性把二楼整个一层都给竺可桢家人住了。这一住就是6年。

当然也不能白住,竺可桢是照付房租的。但傅梦秋收的房租很低,每月只有50元。并且在后来,遵义物价上涨,其他人的房租不断涨价,甚至涨了数倍的情况下,他租给竺可桢的房子一分钱都没有涨。竺可桢也很感动。

在遵义,竺可桢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楼上观测天象气候,记入日记。然后再戴一顶礼貌,穿着风衣,拿着一根文明棍,走出家门。于是街上的石板路上便传来一阵有节奏的木棍触及地面的“笃笃”声。

远远地,大家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老校长走来了。竺可桢平易近人,走在街上,他会很亲热地跟老百姓打招呼。

遵义给浙大一个安身之地,竺可桢给浙大带来了内涵,浙大给遵义带来了荣光。这在那个战乱的岁月,显得尤为可贵。这也是浙大历史上的一段辉煌……

(五)和胡适的世纪之赌,他赢了!

1945年8月的一天凌晨,竺可桢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他急忙披衣下楼,但见一群学生冲过来,他们都一脸嘻嘻哈哈的样子,一下子把竺可桢抬了起来。他们一边还高呼着:抗战胜利了!抗战胜利了!

当时的竺可桢是喜极而泣,泪雨纷飞……

日本人被赶走了,浙大当然也要迁回去了。竺可桢也不得不离开遵义了。1946年5月16日,离别的日子到了。竺可桢同傅梦秋一家依依惜别。为了表达对傅梦秋的谢意,竺可桢还把跟随自己多年的相机和一块坤表,赠送给了傅梦秋的女儿。

竺可桢带领浙江大学迁回杭州,继续为浙大的未来而努力。是年,他被选为国际气象学会气候学委员,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他还出席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大会。

1948年,中央研究院评选出首届院士81名,竺可桢以地里学家和气象学家的身份名列其中。1949年4月,竺可桢先生婉拒了当时教育部长杭立武让他去台岛的建议,留了下来。

建国后,竺可桢从浙大调出,出任中科院副院长,继续地理学和气象学方面的研究,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治学方面极为严谨,给自己定下了三条操守,其中有“不盲从附和,一切以理智为依据”,“不为强御,只问是非”等,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

竺可桢先生生活十分低调。1960年代,他主动要求降低工资,并上交了家里的沙发、地毯,甚至送走了保姆,缩小住房面积,还把自己的钢琴捐赠给了幼儿园等。他平常尽量不坐车,到75岁时,还以老迈之躯到一里地以外的粮店买米,把几十斤的米袋扛在肩上,一路走回去。累了,就停下歇歇,接着走……

因为他的低调,再加上周总理的眷顾,年老的竺可桢在那个年代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一直能够比较正常地研究学问。他非常勤奋,因为研究气象的缘故,他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写日记。之前的日记因为战乱,在频繁的迁徙中丢失了,仅从1936年到1974年的日记保留了下来,这38年他写的日记就达800多万字!这是什么概念?仅从字数上,超越了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量。这些都是珍贵的文献资料。

另外,他一生还写了很多学术论文,达300万字!字数相当于中国四大名著任何三部加起来。你想想看,这要先生要付出多少心血,关键他一生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当校长,搞教育,做考察,时间有限啊。

竺可桢的成就无疑是辉煌的。当然这跟他的长寿不无关系。1974年2月6日,这天是元宵节,84岁高龄的竺可桢先生用颤抖的手写下了最后一篇日记;第二天早上,老先生没有一如既往地早起,而是仍香甜地睡在梦中。只是他再也没有醒来……

中国科学界,气象、地理领域里的一盏明灯终于熄灭了。

然而,竺可桢赢了,他赢了自己的人生,他赢了他的老伙计胡适,赢了他们之间的世纪之赌。胡适先打赌他活不到20岁,后打赌他活不到60岁,结果他成功地活了84岁,傲慢的胡适败了,而且败得一塌糊涂。

1950年,胡适在台湾混,竺可桢过60大寿的时候,他就没有来,胡适食言了,并没有在竺可桢的生日宴会上给他磕三个响头;胡适是在1962年去世的,只活了70岁,没有竺可桢长寿。因此按约定,竺可桢应该照老胡的尸体屁股上踢一脚,可竺可桢也没有去台湾踢他的屁股。死者为大,再说都是老伙计了,还那么认真干啥,呵呵。

不过竺可桢得感激他的老伙计,要不是胡适的胡诌,说他活不长,他还不会主动去锻炼身体呢。因此,竺可桢先生的长寿,还有胡适先生的一份功劳呢!

参考资料:《竺可桢传》《胡适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