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入侵金門海岸線 民團批「愈清愈糟糕」白花錢

退休老师洪清漳号召志工到金门海岸清除互花米草。图/洪清漳提供

有「湿地杀手」之称的互花米草入侵金门海岸,已对潮间带生态造成重大的威胁,据了解,金门县政府与金门国家公园近年移除工作已花掉四千多万元,但因为方法不对,结果愈清愈糟糕,常常是一刨除完,没多久「春风吹又生」,长期关注此议题的退休老师洪清漳建议,应该先订出移除的先后顺序区域,并结合社区「全面监控、立即根除」,才能将外来强势植物完全根绝。

「我们常常假日的时候号召志工去移除互花米草,但它很难清除,常常清完后大家都一身泥泞也满身汗....」洪清璋说,他跟一群关心金门潮间带的朋友,眼看政府对一些小范围的互花米草都没有动作,深怕会再蔓延,所以他们在假日常到海边当「清道夫」,也成功移除不少小范围的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俗称「大米草」,因为耐盐、固岸定沙特性,中国大陆在1979年自美国东海岸引进栽植,目的在保滩护岸、改良土壤、绿化海滩及改善海滩生态环境等。没想到互花米草在海滨环境有超乎预期的强大适应能力,据研究指出,互花米草一旦定着覆根,每年约以百分之十速度惊人成长,自引入福建沿海试种后,先后扩张到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和山东等地,并借由潮水及人类活动,悄悄入侵金门,已逐渐影响金门地区河口与沿海湿地生态。

洪清璋透露,互花米草通常长在蚵田或鲎的栖地,目前金门的北海岸跟西海岸都有,主要是金沙镇的中兰到马山一带最多,西半岛则是浯江溪到建功屿最严重;他说,清除互花米草很辛苦,因为它长在泥泞,为了拔掉它的根,彻底根除,常常搞得满身烂泥。

金门县政府自2008年至2023年,共花1800余万元去除互花米草,主要采用方式大面积利用机械移除、小面积及新兴区采人力移除,先前作法除了移除外,包含监工部分,确认移除品质及成效。另海事工程对于厂商而言成本消耗较大且施作较困难,所以近年也出现多次流标现象。

人力移除互花米草时,必须连根拔除,若只割取地上部,保留根部的情形时,在下一季容易重新长出新植株的现象,若于结穗期移除,有协助散播种子的疑虑,故人力移除方面,对于大范围面积及移除时间须纳入考量。机械移除时,重机具受潮汐及底泥巩固程度影响,另须顾虑生态回复周期、人员安全等等,也有相对的限制及考量。

县府针持续办理互花米草计划,并争取中央预算补助,但互花米草是由潮汐夹带种子入侵,若源头无法根除,互花米草难以根除,目前县府主要目标为抑制扩张,并着重于新兴区的移除、历年移除区之维护及生物生态重要区清除。

洪清璋指出,除了县府外,国家公园同样也花费数千万清理,总计二单位为了移除,共花了四千多万;但洪清漳说,政府的方法是错误,其实小范围就要马上清理,只要一发现立马拔掉,就不会蔓延,但政府通常都等累积到一定量,大概一至二年才发包一次,根本就已经来不及。

此外,标案通常以重型机械挖除,但机器去挖,只会让滩地的扰动,蔓延更快,无法清除生长在泥地里的根,所以每次清完的前一、二个月看起来,海岸看起来好像很干净,但没多久,反而长更多,像夏墅本来只有一、二小丛,现在却变成整片,扩展速度非常的快。

据了解,目前中兰等地是最严重,这里曾是金门的潮间带,但近年来因滩地陆化,不少潮间带生物栖地物种已经陆续消失;且很多厂商标到都不会马上清,通常等履约期限快到,政府要验收时才匆忙开挖,也没保固,所以很多只清表面,根本没将根清除干净,有消息人士就建议,政府的标案应该要「保固一年」,这段时间如果有长出来,厂商就要定时去清,如果能维持一年,就能成功移除。

洪清璋认为,政府应该先控制住目前的范围,做好海岸线互花米草调查,订出移除的优先顺序;他也建议,县府应该跟社区结合,请社区协助移除,有专人专管,效果应该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