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控糖重要性 国中女学生鬼门关前走一遭

丰原医院儿科医师林圣哲为罗姓女国中生治疗。(丰原医院提供)

台中市神冈区13岁国中女学生有家族糖尿病史,本身也有糖尿病问题,但她未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某日在家突意识不清挂急诊,血糖高达609(mg/dl)比正常值多近6倍,症状符合糖尿病酮酸血症为急症之一,且糖化血色素高达15.7%,女学生命悬一线,在住院3周后血糖值已降至200(mg/dl),目前已顺利出院。

罗姓女学生去年在学校健康检查时发现血糖过高,学校转介到丰原医院检查,确诊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医师开立口服及注射用降血糖药物控制,但病人未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竟自行停药。上个月在家突然意识不清、呼吸喘,紧急送急诊就医,经测量血糖值高达609(mg/dl),足足比正常值多近6倍,且症状符合糖尿病酮酸血症,为糖尿病的急症之一。

经医师紧急处理后,转送小儿加护病房治疗,后意识状况渐趋清醒,血糖值也逐渐稳定,但检验糖化血色素竟高达15.7%,显示出病人过去血糖控制情形很糟糕,经询问发现病人母亲本身有家族遗传性糖尿病,且其胞姊也患有糖尿病没积极治疗,只有饮食控制跟大量饮水,种种因素影响病人对于疾病的认识度不足,也直接让病人确诊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而引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所幸经住院3个月治疗后,血糖值已降至200多(mg/dl),目前已顺利出院,并施予胰岛素后续治疗。

儿科资深护理师刘汶婉表示,近年来发现儿科病人罹患糖尿病情形大增,主要因饮食型态改变、遗传、母亲孕期有妊娠糖尿病、肥胖等因素,尤其个案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会因为担心同侪目光而影响后续治疗情形。

若血糖控制差则会影响伤口及皮肤状况,从照护过程发现个案的个人基本卫生也是处于比较弱势的情形,身上也有一些不明脓疱,甚至私密部位的异味、发炎情况确实也严重许多,但庆幸个案经过沟通与治疗后,能积极配合控制血糖,趋于稳定。

儿科医师林圣哲指出,糖尿病治疗除了医疗端的处置之外,更需要患者的自我调适跟饮食控制,返家之后的饮食选择跟血糖的控制仍需注意及调整。儿科主任马志豪表示,儿童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通常是三多一少的表现,吃多、喝多、尿多及体重下降,如果有明显腹痛、嗜睡、呼吸深快等情况就必须注意,这类型的患者通常是胰岛素缺乏,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只要控制得当,生活也可以跟一般人一样无异。

小儿加护病房护理长吴嘉玲提到,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个案,家庭支持度是很重要的,因为罹病年龄层不均,而且依照生长发育的情形,每个年龄层的孩子应该注意的都不同,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医师、护理师、营养师、个管师,甚至心理师的介入,这个个案比较特别的是家中也有糖尿病患者,却没有做好罹病后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