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千年玻璃珠解開身世之謎 源自南亞印度文物
花莲崇德遗址出土一颗红色玻璃珠,去年10月被送往美国实验室分析,原来是来自南亚印度一带的文物,飘洋过海被交易到台湾。图/花莲县文化局提供
花莲县秀林乡崇德考古遗址出土,距今约千余年的一粒红色玻璃珠,去年10月被送往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Field Museum)实验室分析。历经1年研究,终于揭开身世之谜,原来是来自南亚印度一带的文物,飘洋过海被交易到台湾,可说是史前贸易版图新发现,将以主题策展介绍身份来源。
崇德遗址位于立雾溪河口左岸河阶台地,是全台第一个发现有金器、墓葬遗迹的考古遗址,距今约1300年,属十三行文化普洛湾类型。
花莲县文化局2016年先后在崇德遗址考古试掘,出土千年前完整且精美纹饰的陶罐、兽骨、各式石器及玻璃珠,其中一颗长5.87公厘、直径7.5公厘、穿孔直径3.34公厘,小巧玲珑的红色玻璃珠,经判定约为距今1000多年前的铁器时代中期,典藏在考古博物馆。
考古博物馆为探索红色玻璃珠身世,去年10月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将玻璃珠送往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实验室分析及研究,了解台湾与外国的玻璃交换关系,现在已回到馆内。
文化局长吴劲毅表示,本来以为玻璃珠来自东南亚,不过依其材质、化学成分及烧制技术,有类似相同成分出土的物品均来自印度南方,代表当时史前贸易途径幅度广阔,从印度南方依照海路一路到台湾,可说是花莲史前贸易途径新发现。
吴劲毅研判,红色玻璃珠使用目的为装饰,且价格昂贵,才能从南亚海运到台湾贩售,未来若遇到类似的玻璃珠,将持续争取经费鉴定,拼凑花莲史前贸易版图。
吴说,玻璃珠已回到考古博物馆,将以主题策展方式,呈现身份来源与相关资料,重新诉说玻璃珠背后的故事。文化局未来将陆续出土的遗骨,送往国内或国外的实验室碳14鉴定,判定其年代。
花莲崇德遗址出土的一颗玻璃珠被送往美国分析,如今揭开身世之谜,源自南亚印度一带的文物。图/花莲县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