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大研究生社会实践团前往新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7月24日-8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赴新疆社会实践团队顺利完成民族团结调研活动,团队指导老师庄子梦和熊晓磊全程随队指导。

7月25日,实践团队来到了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开始,完整追溯了从大汉起至各朝代对西域地区的管理制度,参观学习了新疆地区文化差异的来源、宗教的普及传播、经济文化发展,完整了解了新疆一步步成为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过程。一路向西,实践团队又来到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伊犁将军府,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系统了解了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各民族人民对新疆的开拓建设、各省人民支援新疆的感人故事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过程,全面了解了新疆两千年来的历史和发展。

回顾历史,一个个历史人物、一桩桩历史事件,生动再现了新疆的前世今生,历史告诉我们,两千多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及其先民自始至终都参与了美丽新疆的开拓,并守护美丽家园的统一完整、富饶辽阔。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实践团队拜访了一位学生家长,经了解,这位家长是一名小学老师,姓张。张老师是汉族人,因父辈支援新疆而出生成长在新疆,见证了新疆近四十年来的变化。张老师从教学的角度向实践团队分享了民族融合的不易,“汉族班和民族班刚开始融合教学的那几年是最困难的,课程内容讲深了,民族班的同学听不懂,讲浅了,汉族班的同学学不到知识,那几年对老师来说是最困难的。”张老师回忆起汉族和少数民族教学班刚融合教学时脸上的愁容,仿佛情景就在当下。不过张老师转而分享到“经过几年的实践,现在汉族班和少数民族班已经融合得越来越好,基本已经没什么太大差别了,而且一起上课之后,少数民族同学在汉族同学的帮助下进步更加明显。”对于民族班和汉族班的融合教学,张老师表示有道不尽的好处。

在石河子大学,实践团队有幸与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老师和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参与交流的老师和研究生都是汉族人,他们有些一直生活在新疆,有些是读大学来到新疆,听他们分享,在学校不会因为他们是汉族学生而被区别对待,他们与少数民族学生拥有一样的机会。

伊宁是这次活动到达的最远端,实践团队来到了一个牧场,见到了哈萨克族的牧民并与他们进行了友好交流。虽然这些哈萨克牧民在这里的生活非常原始,但他们都十分淳朴热情,他们向实践团队分享了牧场的生活日常,甚至主动教团队成员骑马。哈尔是一个12岁的哈萨克少年,他的普通话说的很好,一听就是从小学习普通话,哈尔和他的伙伴们向实践团队分享学校里的趣事,还教团队成员说哈萨克语,这一场跨民族的交流非常愉快。

交流过程中,实践团队发现牧场上很少有年轻人,经了解,年轻人都去往更远的城市学习或者工作,只有过节才回来,牧场上的小孩儿也只有寒暑假才在牧场帮家里放牧,生长在马背上的民族已经逐渐融入了牧场之外的生活。(胡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