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介正/香格理拉对话「印太战略」是甚么?谁说了算?
▲印度总理莫迪在「香格理拉对话」上提到「印太地区」。(图/达志影像)
印度总理莫迪6月1日晚上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的主题演讲中说:「印度不认为『印太地区』是个战略 . . . 一个地理的定义不可以是这样的。」
有没有搞错?不是一大堆各国政要、学者、媒体都在讲「印太战略」?只是没人打破砂锅问到底,也没人讲这个战略的内涵到底是甚么?谁说了算?
在追究有没有「战略」之前,先要审视谁先发起或使用「印太」这个名词。安倍晋三在首次出任日本首相时,即于2007年在印度国会阐述「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概念,并在2012年再度与媒体发表「亚洲的民主安全钻石」(Asia’s Democratic Security Diamond)文章,指称美国夏威夷、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连成共享价值的钻石形状四国(the Quad)。
澳大利亚《2017外交政策白皮书》以地理概念定义「印太」,认为是「连接印度、东南亚、北亚与美国,从东印度洋至太平洋的区域。」并且认定澳大利亚面对「印太」的中心是美澳同盟关系,没有美国政治经济与安全的强力参与,印太地区之权力移转将会更快,且不符澳大利亚利益。
其实早在19世纪中叶,印尼就被称为「印太岛民」。2005年美国国防部委托Booz Allen Hamilton顾问公司研究报告中,已有曾被广泛讨论引用,中国发展「珍珠链」战略概念的提法。印度学者Gurpreet S. Khurana在2007年《战略研析》(Strategic Analysis)期刊发表〈海线安全:印度与日本合作前景〉(Security of Sea Lines: Prospects for India-Japan Cooperation)一文,阐述战略及地缘政治的「印太」概念,则是首度以学术论文方式出现。
▲美国国务卿提勒森多次提到「印太地区」,他在2017年10月25日于印度新德里总理府举行会议前拜会印度总理莫迪。(图/路透社)
2017年10月18 日美国提勒森国务卿在美国智库CSIS的演说中,19次提到「印太地区」;其后,川普总统在首次亚洲之行中,也重复使用这种提法,一时之间为新闻界及政策圈广泛引用。美国后来居上,近半年来陆续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国防战略》均正式将「印太」列为美国地缘战略要项;而且国防部长马提斯更在今年「香格里拉对话」的演讲中,直接阐明「美国印太战略」的内涵。
再前往新加坡之前,马提斯5月31日在夏威夷美军「太平洋司令部」(PACOM)指挥权移转典礼上致词时表示,鉴于印度洋及太平洋与日渐增的连结,即日起更名为美军「印太司令部」(INDOPACOM)。其实当日交出指挥权,并将在参议院任命听证会通过后,出任美国驻大韩民国大使的哈里斯上将,早就以「从好莱坞(Hollywood)到宝莱坞(Bollywood),从北极熊(polar bear)到企鹅(penguin)」来形容这个统一作战司令部(unified combatant command)的责任区(area of responsibility, AOR),亦即本来就包含了印太两洋。
成立于1947年的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之责任区,曾依国际及区域安全情势历经多次调整,在1983年将中国、北韩、蒙古囊括在内之前,早在1972年责任区就已纳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所以此次「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美军「印太司令部」,在没有扩大责任区范围,兵力、武装与预算还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目前很难判定司令部更名的实质意义。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对于「印太」是甚么、有甚么、要干甚么,并无共识,也还没有商议出透过甚么机制来取得共识,反而呈现出主导权、定义权、商标权的争夺,后续如何发展,各国如何算计,仍有待一段时日的观察。
●黄介正,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战略暨兵棋研究协会理事长。以上为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