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奎博/台湾要继续忍受「闷外交」吗?
▲今年已经丢掉了索罗门群岛、吉里巴斯两个具重要战略地位的太平洋岛国,蔡英文执政3年多则总共失去7个邦交国。图为今年9月,总统蔡英文于总统府说明索罗门群岛断交记者会。(图/记者季相儒摄)
蔡英文任期还有半年,回顾民进党执政下的我国外交,亮点不多,阻力重重,这三年多可以「闷外交」称之。
大致盘点一些重点项目,恐怕只有美国与我国的实质关系偶有亮点。这些亮点包括美国国会通过多项友台法案、美方同意我国元首于过境期间可参访美国官署并与邦交国驻联合国官员于我驻纽约办事处进行公开活动、过境期间解除我方记者新闻采访限制等等。
至于有些人说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将台湾纳入美国印太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恐怕还要说得清楚一点。首先,美国自1950年代以来的亚太或印太战略,包括军售在内,都没有漏掉台湾,只是不会公开的说台湾就是美国的战略盟邦之类的话语。所以即使美国的印太战略论述打擦边球,与台湾产生若干连结,这也不足为奇。如果美国官方任何重要的亚太或印太战略论述只字不提台湾,那才是我们要警觉的地方。
▲美国目前对台湾的友善,固然有诸多涉外事务官员和民间人士的长期努力,但最重要的关键因素还是川普政府对中共当局的压制或制衡政策。(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其次,美国行政部门的「一中政策」仍是根据三个公报及《台湾关系法》(有时加上「六项保证」),所以去(107)年12月31日川普签署的美国国会「亚洲再保证倡议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里面主要与台湾有关的是重申美国对台政治保证及军售承诺,不是规定台湾要纳入美国印太战略之中。而本年11月4日美国国务院的《自由开放的印太区域:促进共同愿景》(A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Advancing a Shared Vision),提到美国的印太战略将透过与我国的「新南向政策」的连结,进一步加强与我国的伙伴关系。但印太战略与「新南向政策」对接,不等于将台湾公开纳入其中,因为美国对台政策显仍有其政治限制,其逻辑就像美国国务院亚太助理国务卿史达伟(David Stilwell)本(12)月初公开指出,美国信守《台湾关系法》与美中3公报,且不会称台湾为国家一样。
还有要提醒的是,美国目前对台湾的友善,固然有诸多涉外事务官员和民间人士的长期努力,但最重要的关键因素还是川普政府对中共当局的压制或制衡政策,致使美国成为我国最近对外关系的最亮点。
在对美关系之外,勉强持平的大概只有与欧洲联盟(非泛指欧洲国家政府)的关系,主要是来自欧盟议会基于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长期的相对高度支持。
总体观之,我国的正式与非官方外交在蔡英文政府任内元气大伤,大幅丧失了马英九政府的外交利基,而所谓的「爱台湾顾主权」看来只是对内宣传为多。
▲吉里巴斯总统马茂与大陆外交部长王毅于今年9月会面,并签署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图/大陆外交部)
就邦交国而言,今年已经丢掉了索罗门群岛、吉里巴斯两个具重要战略地位的太平洋岛国,蔡英文执政3年多则总共失去7个邦交国,邦交数量降至192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15个),所谓的「邦谊稳固」只剩下自我喊话的性质了。而且外交人员士气受到打击、家人生活因突然的搬迁而受到连累不说,蔡政府根本做不到在国际间彰显中华民国主权、维护国家尊严,甚至在蔡英文今年3月访问诺鲁时,无视该国国会的欢迎决议文因故夹带「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等违宪字句,等于是刻意贬抑1912年便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以国际组织的参与而言,马政府时期可有意义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国际民航组织会员大会(ICAO)、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UNFCCC)缔约方大会期间周边活动,这几年已经再也做不到了;曾几次尝试要参加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年会,也无法获得多数会员国实质的支持。
就参与国际经贸合作而言,我国始终不得参与去年年底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占全球约13%的国内生产毛额、15%的贸易额),还是今年11月完成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印度临时退出,但仍占全球29%的国内生产毛额、25%的贸易额)。如果不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定》(ECFA)及其部分后续文件促进台海两岸经贸往来,我国在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将遭受到极严重的经贸冲击。
对日本,显然受到日本与中国大陆均有改善关系意愿的影响,所以约莫从去年起,不仅我国对日的官方关系遇到瓶颈,甚至蔡英文今年亲自放话试探的「台日安保对话」也被日本官方人士软性回绝。
▲经济部国贸局与外贸协会为推广高附加价值的电竞产品,近年借由新南向市场举办不少电竞资讯展。(图/贸协提供)
对「新南向政策」地区,除了人员往来增加、经贸互动呈不稳定成长,以政治外交关系而言,所展现的氛围是对我国愈来愈紧,显然中共对该地区的施压略有所成。而且人员往来增加,有部分原因是蔡政府在经济考量下,牺牲对等互惠、社会观感等原则,单方面给予东南亚和南亚部分国家入境免签证待遇;经贸量的成长,则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东南亚和印度本身的经济成长势头以及美中贸易战的资本转移考量。
还有,我国全球仅剩的7个以中华民国或台湾为名的外馆,在这3年多已经全部被迫以台北为名,而且在奈及利亚的驻处还必须搬迁到7百公里外的地方,我方只能要求奈国将其台北贸易办事处迁出台北市(新址在新北市板桥区)以为「报复」。
当然,这几年我国对外关系也有一些正面发展的事情,值得庆幸,但就国家尊严、巩固主权、发展经贸等方面而言,外交还真闷啊!这样的情况还要多久呢?
热门点阅》►「烽火外交」再起?新形态两岸外交战
►委屈求全的「索罗门外交」?
►看更多【黄奎博】专栏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