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宜/在台湾,人的价值不见了

工具广告引起外界热烈讨论。(图/翻摄自YouTube)

作者黄世宜语文教师

最近除了马习会,还有一篇工具人的广告,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从这一场欧洲媒体台湾媒体更加重视的马习会,到台湾便利商店的工具人广告,看似两个不相干的社会话题,我所观察到是,在台湾,人的价值不见了。那一个被忽略的、看不见的,人的价值。

前几天上课,和学生一起制作课表,教他们怎么用中文描述自己的一天。看到课表里,竟然有哲学课,我感到很不解:不是才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吗?才十岁?怎么会有哲学课呢?

好奇之余,去找了他们的哲学老师

我问:「你们在上哲学课?不是才十岁吗?会不会太小了?」

老师说:「在我们学校,小一就开始上哲学了喔。」

我很吃惊:「小孩听得懂吗?康德卢梭斯宾诺莎亚里斯多德?」

老师笑了:「不不不,小朋友的哲学教育,不是我们给他们塞知识。知道什么哲学家讲什么哲学理论并不是哲学。我们所要培养孩子的哲学态度,是自己能建立自己看待世界与自己的看法:不压抑,不迷信,不盲目。」

我继续问:「老师您可以解释一下,小朋友的哲学教育,实际上是怎么进行的?」

瑞士从小就会教导孩子哲学态度。(图/达志示意图

这一位瑞士小学的哲学老师回答道:

「我们只是要让孩子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要把话闷在心里。上哲学课的时候,我不说话,我并不告诉他们什么是自由。我只是问他们,今天我们来谈谈自由。然后小朋友会说,自由就是每天可以大吃冰淇淋。自由就是想打电动就打电动。自由就是不用写功课。但是我不批评他们说得不对、不好或太幼稚,作为一个哲学老师,我不是为了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让他们认识自己,自己摸索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从小养成不压抑、认识自己之所以身为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

「对,看不见的,人的价值。」

当人不再是人,只是一个工具时,爱情就不再是爱情。当人不再是人,只是一个为了达到私利的政治工具,国家就不再是国家。从爱情的需索到职场低薪,从国家认同的迷惘到呼吸品质的低落,我们观察到太多所谓「人的价值」,被压抑、在消失。面对这个危机,我们现在朦胧地感受到,建立起公民逻辑与独立意识迫切需要

而建立起公民逻辑的方法,我们不能期待正规学校的教育制度,因为那太慢,也太迟。我们所能做的是,要建立公民逻辑的哲学教育,从自己本身开始做起。多鼓励自己与别人参与讨论,让每一个人都能说自己想说的话,多珍惜自己思考的机会,多感受自己每一分钟呼吸与活着的感觉,这就是了。

▼当人不再是人,只是一个工具时,爱情就不再是爱情。(图/翻摄自YouTube)

●作者黄世宜,高雄师范大学英语系学士,瑞士日内瓦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目前在瑞士弗利堡大学多语语言教学研究所攻读,并在瑞士高中华语,推动瑞士中学中文教学。专长文化观察,写作,语言教学。本文已获本人授权同意。以上言论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