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響/偏遠條例上路6年、偏鄉教育問題未解 教育部今專題報告
「偏远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条例」上路多年,仍无法解决的师资稳定性、行政减量、教师待遇等问题。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今天邀请教育部对此进行专题报告。示意图,图中人物与新闻无关。本报资料照片
联合报去年9月与联合报系愿景工程基金会合作,推出一系列「偏乡教改难」系列报导,当时「偏远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条例」已上路6年,报导点出偏远条例无法解决的师资稳定性、行政减量、教师待遇等问题,教育部也承诺将进行检讨。今天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邀请教育部对此进行专题报告,并将回应立委所提出的修法草案。
联合报去年进行台湾首次偏乡教改大调查,发现有超过七成校长认为「招生」是偏乡学校办学的最大挑战。尽管偏远条例带来大笔经费改善硬体、升级设备,但偏乡小校最缺的不是硬体而是人,「一人成班」是偏乡老师得面对的现实,整所学校学生人数只有个位数,教师又缺乏混龄教学的经验,只能且战且走。
行政工作方面,偏乡小学校要处理的行政工作可说和大学校一样多,尽管偏远条例希望能替偏乡学校做行政减量,但当时有3成教师觉得行政负担更加繁重,且高达8成教师认为行政工作对学校造成负担。
偏乡教师难寻,偏远条例中设计「偏远国小专聘教师」制度,以一聘2年的契约,提供有教师证的偏乡代理教师更优渥的待遇,包含考核奖金、晋级、寒暑假薪水等等。但制度不完备、定位有许多模糊地带,报导当时仅有新北市、嘉义市招聘,且全台唯6专聘教师已全数离职。
去年报导发布后,国教署长彭富源接受本报专访,针对偏远条例形同虚设的条文,悬而未解的偏乡师资、行政量、待遇问题,承诺偏远条例将每3年检讨一次,今年3、4月实施,并会盘点各地需求,提出吻合教学现场的措施。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今早邀请教育部列席,就偏远条例施行迄今之成效及检讨,进行专题报告并备质询。国民党立委柯志恩等人也拟具修法草案,关注偏远地区学校师资的稳定等问题,教育部将对此回应。
「偏远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条例」上路多年,仍无法解决的师资稳定性、行政减量、教师待遇等问题。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今天邀请教育部对此进行专题报告。示意图,图中人物与新闻无关。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