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吳豊山 北京再解「九二共識」:擱置一中政治涵義分歧
由于海基会董事长吴豊山公开质疑如有九二共识,中华民国位子在哪,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7日再度详细说明九二共识,强调当时不涉及一个中国政治涵义。(记者廖士锋/摄影)
海基会董事长吴豊山日前对九二共识强硬表态指出,假如中华民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1992年真的达成九二共识,应说清楚中华民国在共识中是放在哪个位子。对此大陆国台办27日再度详细回击指,九二共识是在双方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态度的前提下,「暂时搁置了对『一个中国』政治涵义的分歧」。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7日回应吴丰山谈话指出,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其后不久,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
陈斌华强调,1992年8月1日,台湾当局的国统会就两会商谈事务性协定时有关「一个中国」涵义问题作出结论,内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台湾当局「已制订国统纲领,开展统一步伐」。这份结论表明了台湾当局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追求统一的立场。
陈斌华并指出,时任海协会负责人发表谈话指出,确认「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对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后,经过两会香港会谈和互致函电,双方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精髓是求同存异,就是求一个中国之大同,存两岸分歧之小异。
他强调,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海基会表示「认知不同」,海协会表示「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换言之,「九二共识」是在双方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态度的前提下,暂时搁置了对「一个中国」政治涵义的分歧。正是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开启了协商谈判
陈斌华重申,九二共识的达成过程和内容清清楚楚,文件和文字记录明明白白,惠及两岸同胞的成果有目共睹。九二共识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事两岸事务的人士理当对此有准确的了解」。「我愿再次强调,只要台湾海基会回到『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上,承认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实,两会商谈就可以恢复」。
随后他在回应前总统马英九、前立法院长王金平近期相关谈话时,强调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实现这一共同愿望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陈斌华表示,「只要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对话沟通就没有障碍」。
此前,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0月30日已公开详述九二共识达成过程,指出1992年海基会的第八种表述方案内容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随后海协会提出口头表述要点并附上第八案,海基会对回函不表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