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SOS 粗犷建筑亚洲首展
《SOS拯救混凝土之兽!粗犷主义建筑展》以全球13个地区、5项主题展开探问。(忠泰美术馆提供)
台北科大副教授林静娟介绍王秋华建筑师在台湾的第一个设计案模型,可看出对在地环境的回应。(李怡芸摄)
后疫情时代,全球因应各种新局面的同时,建筑界也反思各不同时代的起点,都有着不同的实验,德国建筑博物馆策展人奥利佛.艾尔瑟于2015年在德国发起的SOSBrutalism运动,努力保存过往称为「巨兽」的混凝土建筑并策画了巡回展,今年并在台北展开亚洲首展。
《SOS拯救混凝土之兽!粗犷主义建筑展》2017年首度于德国建筑博物馆展出,是史上首次针对1950至1970年代粗犷主义建筑的全球性调查,来台则由忠泰美术馆与德国建筑博物馆共同策画,除了奥利佛.艾尔瑟,同时加入在地建筑学者,实践大学建筑设计系主任王俊雄共同策展,透过国际经典混凝土建筑案例,并加上6件台湾粗犷主义建筑案例,思考这些二战后因应重建,并在全球化中大量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粗犷、厚重建筑,于今日被批评为丑陋、不友善的同时,如何注入新生命。
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李彦良表示,希望透过此展,在主流思潮外,关注城市历史及其发展的变化,也在面对变动的局势里,从全球社会结构中,找到未来的可能性。策展人王俊雄表示,粗犷主义是整个建筑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如今来看也是在面对和处理「过去」,而此展与6所台湾的建筑系进行工作坊,让学生们完成模型,也是让下一代也以不同的视角思考粗犷主义。
王俊雄表示,此展于德国策展时便因为已故建筑师陈仁和的「私立三信家事商业学校波浪大楼」被注意而联系到自己,他也指出,时隔56年的作品在国外受到瞩目,这也凸显了建筑的时代意义。这一从历史文化中重新解读混凝土建筑的展,特色在于并不以时间轴而以空间、地域为分区,也看出粗犷主义与不同的在地文化融合、运用所发展出的样貌,同时,此展的巨大模型,势会让观众有「wow」的惊叹。
此次展出的台湾案例还包括去年甫获国家文艺奖的王秋华建筑师,于1970年代所设计,原中研院美国研究中心,即今日的欧美所,指导学生制作还原模型的台北科大副教授林静娟表示,由此建筑可看到架高的主体、红砖,都是在粗犷主义下考量台湾潮湿气候并融入台湾惯用建材的作法。此外,目前翻出的设计图与最后成品有大幅度改变,也推估是因地制宜后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