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今天看许昌、漯河、三门峡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进一步依法依规加强中小学幼儿园

办学行为管理

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

全面深入挖掘、总结、宣传、推广

各地基础教育规范管理中的

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河南省教育厅开展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

典型经验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今天

我们聚焦

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

局长笔谈文章

许昌市教育局:精管善治优效 构建教育新样态

许昌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庆

许昌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聚焦重点任务,采取综合举措,着力构建规范有序、治理有效的现代教育新样态。

把握基点作用发挥,深刻认识规范管理的重大意义

推进规范管理是发挥基础教育基点作用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教育强国建设,基础教育是基点。推进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全面落实“规范管理年”的工作要求是保障教育秩序、激发教育新动能、构建教育新样态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基础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是发挥基础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基点作用的必然要求。

推进规范管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指向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服务于人的终身发展的重要阶段。要深刻认识到扎实开展“规范管理年”行动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压实学校办学责任、提升学校办学规范化水平的系统引领和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客观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工程和必然要求。

推进规范管理是提升群众对教育满意度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规范化、法治化、标准化是每位学生享有积极健康、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发展环境的重要保障。要深刻认识到深入开展“规范管理年”行动的现实立意和民生属性,是坚持法治意识、底线思维、问题导向整治破除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有力抓手,是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期盼、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紧盯规范管理重点,深入推进各项举措的落地见效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部署推进。许昌市教育局坚持将推进规范管理与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深度融合,加快实现教育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着力构建起“党委全面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学校科学规范、社会广泛参与”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坚持整体规划与分步推进相结合、统一部署与分类实施相结合,召开规范管理年推进会议,聚焦规范管理十四项重点任务一体化部署推进,分类制定实施方案,既立足于当前问题解决,又注重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构建长效治理机制,系统化持续推进规范管理走深、走实。

坚持法治思维,守住规范底线。坚持将法治思维贯穿于教育治理全过程,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坚决维护教育的纯洁性和公信力。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开展法治讲座、编印法律法规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明确规范管理底线,提升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的法治素养规矩意识和依法治校执教能力。在学校层面,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持续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制度机制,细化学校管理标准,明确岗位职责要求,确保管理规范。不断加大对各类违规办学行为的核查处理力度,多途径收集问题线索,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闭环管理,有效守护规范管理的底线。

坚持问题导向,破解顽瘴痼疾。紧盯规范管理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全面常态起底自查,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破除“三违”“三失”“两化”等影响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顽瘴痼疾。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和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评体系,构建“大思政教育”,增强铸魂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印发《关于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意见》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强化安全管理,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开展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常态化落实安全教育,守护安全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暨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选树典型突出模范引领,严格纪律监督,持续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实施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强化招生信息公开,优化报名、招生入学流程,确保招生入学规范有序。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探索“五育”并举校本化实施路径,统筹学校教材教辅管理、作息时间管理、课程管理,努力做好减轻过重课业的“减法”,认真做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加法”,引导学校、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成长发展观。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准入制度,规范校园值班值守,细化十六项减负清单,推动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强化控辍保学过程管理,规范控辍保学流程,确保控辍保学动态清理。

立足教育生态的优化,着力构建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聚焦日常,构建从严管理体系。规范管理重在日常,许昌市教育局聚焦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规范管理的体系建设,指导学校日常规范管理的意识,完善规范管理的制度,确保规范管理常态覆盖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校园安全、师德师风等方方面面,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积极构建教育行政与学校、家庭、社会常态化协同治理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共同维护教育规范管理的良好局面。

对照标准,构建科学管理体系。以“规范管理年”行动为契机,许昌市教育局将认真对照国家、省、市管理标准,结合我市实际,针对基础教育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建立完善精细化、可操作的科学管理体系。同时,结合已经实施的标准化管理提升工程,指导学校对照标准化管理的指标体系,重点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保障学生平等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进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等方面依标整改、对标提升,构建学校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升学校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能力。

着眼长远,构建依法管理体系。教育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是推动教育持续稳定规范发展的长远之策,许昌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在教育管理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加强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教育系统全体成员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确保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成为依法治教的践行者。强化对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法治化审查,指导学校依法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使日常管理机制依法科学规范运行,为规范管理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学校规范管理的监督体系,加大对教育违规、违法行为的核查处理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治理生态。

基础教育领域的规范管理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下一步,许昌市教育局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基础教育内涵建设,不断健全教育治理体系,提升规范治理能力,为基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漯河市教育局:多措并举 从常态化“减”中走向高质量“加”

漯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海东

漯河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我省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持续优化课后服务供给体系,大力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工作,在常态化“减”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质增效方面走向高质量“加”。

以服务学生为核心,在“减”中“加”强政府保障。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名义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年度目标,厘清部门职责,切实保障“双减”工作运行高效,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推进课后服务教学环境提升,在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的基础上,市财政累计下达上级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专项资金9095万元,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7084万元,统筹安排 1592 万元用于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配套建设,为课后服务提供更多的服务资源和场馆。

以师资优化为基石,在“减”中“加”速人才培养。“双减”背景下,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工作有了更高质量的期待。为巩固和深化“双减”成效,2021年以来,漯河市通过公开招教、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直录、人才引进等方式,多渠道选拔优秀人才,补充教师近2000名,优化了教师队伍人才总量、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每年选拔100名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切实提高乡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实行教师动态管理,结合学校布局和生源实际,对生源持续减少、教育教学功能不断弱化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进行整合撤并,归拢盘活教师资源,优化师资配备,激发教师活力。在漯河市实验中学等30所学校开展“弹性上下班制”试点,切实保障教师休息时间,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建立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体系,实施头雁计划、群英计划,大力培育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构建高质量师资队伍。目前,全市共有3个国家级名师工作室,7个中原名师工作室,294名省级名师,1902名省骨干教师。

以协同育人为导向,在“减”中“加”快服务革新。建立第三方机构进校园遴选审核机制,加强日常监管。遴选3个协同育人实验区和30所实验学校,市教育局等4部门联合开展“家·驿站”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70个“家·驿站”示范站点,组织49所学校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功能,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新格局。

以科学研究为引擎,在“减”中“加”深探索维度。开展“双减”专项课题研究工作,53个课题已结项,为聚焦我市实施“双减”工作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供了一线原始素材和基础解决方案。加强作业管理,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建立“市级规划—县(区)推进—学校落实”三级联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作业内容、形式、总量的科学统筹,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评选活动,评选优秀案例698个,并择优在线上展示,引导广大教师分层设计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以“五育融合”为理念,在“减”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动“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积极承办2024年河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省长杯”暨河南省传统特色学校比赛、河南省第二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开展“阳光大课间”、校园艺术节等活动,深化劳动教育,展示劳动教育成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助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推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以宣传引领为手段,在“减”中“加”强正面导向。在《漯河日报》综合版块设置“课后服务”宣传专栏,持续宣传“课后服务”工作成效,先后开展《多彩课后服务 助力快乐成长》《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等11期专题报道。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抖音等官方网络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多频次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系列报道,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广泛关切,让家长和社会充分了解课后服务工作政策、活动项目等内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配合落实“课后服务”工作,营造“教师用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的融洽教育环境。舞阳县、漯河小学、漯河市第二初级中学、郾城小学被评为河南省2021年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县(区)典型案例和学校典型案例。

下一步,漯河市将根据师生比例和学科结构,持续优化教师编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课后服务相关教育配套设施。把“双减”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形成“漯河”模式,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门峡市教育局:以“规范管理年”推动基础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三门峡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贾辉

三门峡市教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依规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管理,着力构建与教育现代化相匹配的教育治理体系,不断健全依法管理、从严管理、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学校管理能力和教书育人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得到提升。

加强协调联动,做好教师减负工作

一是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针对“进校园”活动繁多、线上学习平台过多、各类创建活动过多、承担社会事务过多、各种文件会议过多、负担社会责任过多、节假日值班任务过重等7方面问题,加强情况会商,研究提出工作对策,供市主要领导决策参考。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发布“教育减负八条”。5月份,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三门峡市整治形式主义 切实为中小学师生减负若干措施》(简称“教育减负八条”),着眼于从小切口改起,争取让基层学校和中小学师生有明显的获得感。主要聚焦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行为,结合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研究设立了前置审批程序、明确了审批环节、划定了报送时段、统一了工作要求。同时,对中小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如“不搞无实际意义的值班值守。节假日期间,无在校生的学校,实行领导带班、门卫24小时值班。无上级明确要求,不安排一线教师参与值班值守工作”;呼应了社会关切,如“坚持节俭办公,原则上不再颁发硬质材料荣誉牌匾、奖杯等”“全市教育系统不得参加新闻媒体、第三方机构等组织的有偿评选、包装推介等活动”;并对有内卷倾向的问题进行纠正,如“从严治理中小学新媒体平台栏目过多(一般1—2个)、单条文字过长(一般500字左右)、照片繁多(一般不超过3幅)等问题,持续纠治内容泛化、形式冗杂等倾向”。“教育减负八条”的推出,尤其这些接地气、合实际的举措,赢得了基层教师的普遍欢迎,也受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的肯定和兄弟省辖市的好评。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治理效能。印发《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向社会发布专项整治投诉举报热线和邮箱,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问题线索。制定社会事务进校园准入标准,建立审批报备制度;7月份印发《2024年三门峡市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截至目前各县市区均已完成本级2024年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的发布。

强化管理水平,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

一是严格执行政策,确保应入尽入。坚持“免试划片招生,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任何学校不得擅自组织招生考试,不得跨区域招生,不准招收“择校生”,不得招收已被所属区域中小学录取的学生。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入学工作。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和关爱工作。二是加强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起草印发《三门峡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校规范化管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通知》,对全市中小学校作息时间、课间安排、作业布置、课后服务、作业批改、考试管理、教辅管理和中高考结果宣传等8个方面工作提出了“八个严禁”,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缓解家长焦虑。三是严格执行监管,拒绝幼儿园“小学化”。开展幼儿园年检工作,公示年检结果,合格方可招生,对拒绝年检、年检不合格且限期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办园资格。将纠正“小学化”倾向作为日常动态监管幼儿园的重要指标,年检、分类定级评估实行一票否决。四是规范名称使用,加强过程监督。持续开展幼儿园名称规范清理整治工作,发现名称不规范的幼儿园,要求其立即整改,并向社会公布其原有和现有名称。

落实管理责任,防范安全事件发生

一是设立专业机构,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市教育局党组审时度势,结合实际,在全省率先设立全市教育系统消防工作站这一专业机构,应对新的形势,增强监管力量,提升治理效能。二是评聘安全专家,帮扶指导基层学校。市教育局结合实际,评选聘用了一批三门峡市教育系统行业安全专家,其中市级专家55名,县级专家100名。充分发挥专家在校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培训、隐患排查治理、应急处置等方面作用,确保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坚持关口前移,强化两手促建工作。强力推进“一校一档”安全档案管理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一校一档”安全档案建设工作及月评语制度,及时消除校园及周边各类安全隐患,严防校园安全事故(事件)发生,为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持续完善“三门峡市校园安全双重预防平台”,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已建成市级平台1套,县(市)级平台7套,乡镇级平台62套,各类学校平台763套,全市763所中小学幼儿园,4425路视频监控全部接入“平台”,实现市、县、乡、校四级无缝连接、信息通畅和数据共享。四是深入排查整治,消除事故隐患。成立全市教育系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指导调度、强力推进全市教育系统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共排查隐患1638处,已全部完成整改。五是强化交通安全管理,筑牢校园交通安全防线。加大全市教育系统交通(校车)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夯实乡村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基础建设,确保全市教育系统交通安全零事故。六是周密布局,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开展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指导学校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制定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学生欺凌事件报告、处理及干预流程等学校内部治安保卫制度,开展“起底式”大排查,注意排查苗头迹象、化解生生矛盾,避免小事处理不及时、不公正而导致矛盾恶化、升级;畅通信息渠道,公布学校举报电话和教育主管部门电话;推进人工智能进校园,指导中小学校在校园厕所、学生宿舍等视频盲区、隐蔽场所加装能够识别打斗、谩骂、哭喊等异常声音的报警装置,进一步打压违法犯罪空间;关注重点群体,加强手机管理,密切家校联系,引导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责任。

下阶段,三门峡市教育局一是要强化宣传,形成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宣传平台,在全社会继续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争取各方面对“教育减负八条”工作支持。二是要强化监测,做好调查处理。协同市县两级党委督查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举报受理的涉及中小学规范化管理问题的线索进行调查核实,对确实违反相关规定的,视情况提请相关部门给予严肃处理。三是要强化督导,落实安全管理。实地督导检查县(市、区)和学校“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治”和“护校安园”两个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加强内部管理,指导学校健全完善涉欺凌防范各项制度,拟定《三门峡市中小学反暴力防欺凌工作指导手册》,杜绝校园暴力,严防学生欺凌,确保两个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县域典型案例

许昌市魏都区教育局:

规范管理护航 优质均衡发展

2024年6月,河南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实施方案》,对基础教育领域办学行为进行全面规划。开展“规范管理年”行动,是建立健全依法管理、从严管理、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和教书育人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获得感的重要举措。

魏都区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学生近5万人,教育规范高质量发展是涉及近30万群众的民生大事。一直以来,魏都区委、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工作,积极落实“规范管理年”行动要求,按照魏都区教育系统“十四五”期间六大专项任务和建设教育强区18条任务的具体要求,坚持“五育”融合共进,通过规范办学、精细化管理,不断增强全区基础教育战线干部队伍和广大教师、教研员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规矩意识,办人民满意教育。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高位推动,坚持规范办学的政治自觉。河南省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基点,坚持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针对突出问题开展排查整治,推动基础教育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这是牢牢把握和始终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的具体体现。只有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才能更好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好地将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促进每个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魏都区坚持从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高度,对照工作要求,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教育法律法规、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大政方针,建立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魏都区教育工作“十四五”期间推进重大专项任务实施方案》等文件。历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坚持定期听取教育工作专题汇报、到教育项目工地实地调研和现场办公,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建设保障规范的教育生态。魏都区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建立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区委“三个一”教育工作法,出台相关政策,多措并举,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将规范办学的底线要求作为书记、校长、教师培训的基本内容,增强其教育法律意识和规范意识。另一方面,广泛宣传规范办学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良好教育生态建设。

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以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为抓手,出台《魏都区中小学管理标准校评估认定标准》,完善省、市、区三级6阶攀升体系,加快学校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目前,全区有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1所、特色校6所,区级义务教育标准校22所,实现公办学校全覆盖。

推进“五育”融合发展。出台《关于深化“五育”并举、推动魏都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着重“四抓一创”,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2年魏都区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五育”并举实验区,全区有6所学校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五育”并举实验校。

点面结合,健全规范办学的长效机制。魏都区教育系统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增强规范办学的内在自觉;树立依法治教意识,健全教育治理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定不移地依法办学、依法施教、依法治教,依法保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教育权益。魏都区把“双减”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区政府成立“双减”工作协调小组,健全协调联动机制。通过“疏”“堵”结合抓“双减”,即在校内提质减负,强化“五项管理”;在校外规范减负,开展校外辅导机构专项整治。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科学有效设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区属学校参与编写的六年级“小学语文基础性作业”在全省推广使用。

实施标准化学校达标工程,对全区中小学教育装备升级换代,达到省定教育技术装备一类标准;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中小学数字标杆校7所,积极推动全区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按照“四统一”原则,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将全区小学全部纳入集团化办学管理;运用“四五”工作法,盘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魏都教育呈现优质均衡发展态势。2021年魏都区集团化办学经验在《教育时报》、河南教育宣传网发表。全区现有4个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

注意总结推广规范办学优秀案例,把区属学校的经验和成果转化为规范办学的制度规范,确保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2024年5月,成功举办河南省第二届德育创新交流活动,展示了魏都教育“五育”并举、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风貌,使魏都教育的多年来的优秀经验得到固化、总结、提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趁着深化教育改革的东风,魏都区将坚持“固基强本创优”的发展思路,以“学前教育‘规范向好,协同发展’、小学教育‘好上加好,品质发展’、初中教育‘持续变好、均衡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标准化建设,规范办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临颍县教育局:

规范开展课后服务 助力“双减”提质增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无人看管、课业无力辅导等实际困难,临颍县教育局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和办学特色,采用“作业辅导+特色社团”的“1+1”模式,规范开展课后服务,全面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质量。

坚持自愿原则。学校在充分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课后服务的服务时间、内容、方式、收费标准和安全措施等,并主动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公开。有需求的学生家长自愿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后统筹安排,统一组织。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规范和监督课后服务工作。

规范作业管理。县教育局制定了《义务教育作业管理实施办法》《义务教育作业管理监督制度》《临颍县义务教育作业管理考核制度》,健全了学生作业的年级统筹、备案公示、监督检查等管理机制。在课后服务的作业辅导时段,教师加强学生作业指导,特别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发展特色社团。学生社团建设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也是优化育人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各学校坚持以生为本,把社团活动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因校制宜,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全县中小学共开设文化、体育、艺术、科技、实践、技能等六大类1200多个社团,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班级,实现了“人人能参加社团、天天有社团活动”的目标。县教育局组织“社团超市”现场观摩会,各学校组织举办“社团超市”,邀请家长和学生参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心仪的社团,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轨道”,真正感受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打造示范学校。临颍县大郭镇胡桥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以乡村少年宫为阵地,组建了合唱、葫芦丝、武术、衍纸、课桌舞等28个社团,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具备1-2项体育爱好和艺术特长,该校的播音、葫芦丝等社团多次在全市文艺展演比赛中获奖,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温馨校园”。临颍县南街学校的“金石传拓”社团由学校美术教师、非遗文化传人张彦伟组建,现有30多名学生自愿加入,每天下午课后服务时间跟随老师学习“金石传拓”技艺。学校建有金石陈列室,有各类金石藏品1000余件,藏品年代从战国一直到明清。通过学习金石传拓,给学生打开了一扇接触传统文化的窗口,让学生从中了解国学、史学、考古学、美学等知识,激发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城关街道初级中学推广太极扇社团,大力弘扬中国功夫;董畦小学成立中医社团,依托学校“百草园”劳动实践基地,传承中医、中草药文化;颍川新城路中学、巨陵镇第二初级中学打造烹饪、烘焙社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健康饮食习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及创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全县126所中小学校全面开展社团建设,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良好局面。

推动课后服务课程化。各学校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核心,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精心策划和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社团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益智、艺术、体育、劳动、传统文化等多个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实现了课后服务课程化。在全县五个教育集团的牵头引领下,突出各集团成员校特色,组织编创社团教材120余种,丰富了学校社团课程资源,推动了社团的高效建设和良性发展。

拓展课后服务师资。各学校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功能,汇聚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形成了课后服务工作合力。临颍县黄龙学校的一位学生家长师从豫剧名家,曾荣获河南卫视“梨园春”擂主,黄龙学校成立了“豫剧清音”社团,聘请他作为兼职教师,深受学生欢迎。颍川七里学校的武术社团邀请了临颍县慧辉武术学校的5名教练担任兼职教师,仅用两年时间,参与传统武术习练的学生从数十人发展到近千人。2024年春季学期,全县中小学校聘请有专长的家长、非遗传人等467人担任社团兼职教师,引进34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员87人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加强了课后服务师资力量。

规范课后服务经费管理。县发改委遵循公益惠民原则,参考其他地区的标准,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明确了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收费标准,严禁学校以课后服务为名乱收费。课后服务经费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支付课后服务期间的水电费、社团活动设施器材购置维护及服务人员劳务补助。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后服务。

临颍县充分利用课后服务这一“阵地”,让学生享受愉快的课后时光,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了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构建了良好教育生态,提升了教育温度,有力保障了“双减”政策有效实施,有效提升了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获得感、满意度。

三门峡市陕州区教育体育局:

“五强化、五提升”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2024年开展的规范管理年行动是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教育监管的重要举措。陕州区结合实际,突出行动重点,以“五强化、五提升”高标准推进工作落实,使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明显减轻,“五育并举”得到有效落实,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更趋规范,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强化“双减”政策落实,提升规范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双减”工作组织领导。建立陕州区“双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工作规则和工作要求,成立区级工作专班,压实责任,明确任务,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二是加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管理。严格落实“五项管理”规定,指导各学校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制定作业管理细则,优化作业设计,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三是加强课后延时服务力度。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统筹协调校内、校外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四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加强部门协同治理,严格查处和取缔各种隐形变异的校外学科培训辅导机构,全面统筹安排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和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区校外培训机构秩序平稳、安全、有序,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得到有效减轻。五是加快新课改实施步伐。深入推进“素养课堂369”课堂教学改革,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形成了统筹协调、分段负责、分片包干、到校指导的课改格局。先后成立了以陕州外国语学校、区一中、实验小学等先进校为主体校,其他学校为成员校的6个校际课改联盟共同体,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全面成长,通过研训结合方式,定期轮流组织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学共进,共同发展。通过课改深入推进,教师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式得到优化,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展示、反思等成为课堂主旋律,学生听说读写等表达、实践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综合素养全面提高。通过新课改的实施,全区中小学及中高招成绩明显提升,学困生比例由课改前的20%多降为现在的3%左右。

强化义务教育招生改革,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一是将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列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微腐败”的重点工作之一,多次召开会议对招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全力营造良好的招生环境。二是组织人员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严格制定招生方案,并通过实施多校划片改革,增加家长的选择权,确保生源大致均衡。三是在局门户网站和各学校公众号对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进行公示公告,开设公布招生咨询电话36个,24小时接受群众咨询。四是启用“线上三门峡”APP进行报名,避免了家长重复报名和多校报名的问题。今年的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平稳有序,群众的投诉电话几乎为零,以往的扎堆报名和“择校热”现象得到了根本消除,该区的典型做法被《三门峡日报》、《黄河时报》等四家媒体予以报道。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一是坚持把师德师风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二是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建立完善师德档案,加强师德考核,人人签订师德承诺书。三是定期组织师德征文、优秀案例、“最美教师”“师德标兵”评选,开展先进宣传和警示教育活动,用正反两方面典型人、事教育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四是利用暑期开展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违反师德行为督查整改活动,教育广大教师不可触碰师德红线。

强化安全工作保障,提升学校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不断强化安全意识。二是全区各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主题演讲、主题征文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持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行为;三是定期不定期对各学校校园安全工作督导检查,做到不留死角排查、全部整改到位。四是通过建立“五类生”台账,实行包保帮扶制度,层层落实谈话、疏导、监管责任,不断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家校联合共同解决学生安全突出问题。目前,全区校园消防、交通、校车、防汛、防溺亡、防欺凌、防踩踏、非正常死亡等系列安全教育持续强化,全区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强化“五育并举”力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发展理念,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德育序列化探索,切实提高德育实效;二是加强学生阅读和书写教育,组织全区中小学生举行主题读书成果展示比赛活动,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三是通过举办体育运动会、规范“两操一活动”和“课间十分钟”,激励全体学生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全面提升身体素质;四是加强学校社团建设,推进多元化模式丰富课程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沙滩排球、女子足球、沙画、书法、腰鼓、武术等社团已成为享誉省内外的教育名片;五是加强学校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课程教学,同时积极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学校典型案例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以规范促管理 以创新铸品牌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持“从爱出发,向心而行”教育理念,在“规范管理、融合育人”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省党建工作示范校”“省文明校园”。

党建引领定心,夯实立德树人根基。作为首批河南省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学校的“星星点灯”是河南省党建品牌,通过党建带团建,党建带队建,让“星星点灯,点亮每盏心灯。”党建带团建:学校依托“星星点灯”这一省级党建工作优秀品牌,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党员爱心服务站、党员开放课堂、全家访活动、“菜单式”家长沙龙活动、家校社心理知识普及活动等六大爱心服务项目,开展为‘心’赋能”的爱心服务活动,为在校学生建立“心理健康三色档案”,“一对一、点对点”进行心理抚慰、情绪疏导;党建带队建:在党支部带动下,德育处开展“党润童心”系列活动,丰富学校德育文化,拓展德育途径,精心组织开展红色教育、节日文化、文明礼仪、感恩励志等系列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树立正确三观。

队伍建设明心,厚植强校发展之本。教师是立校之本,在学校 5个6教师分层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实施“古槐花开”教师成长计划,通过(磨课组研修共同体、教师研训研修共同体、学科组研修共同体、课题研修共同体、主题研修共同体)五位一体的“研修共同体”,让教学和研修深度融合,助力青年教师实现青槐教师、香槐教师、金槐教师的梯级成长,形成教师培养闭环管理。

“五育”并举慧心,助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促进融合发展。德育为先,通过立足课堂巧渗透,知行合一培习惯,多彩活动陶情操,校园文化育人格多种途径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育智培能,学校以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大先生”这一愿景,以学校名师工作室、教研共同体为抓手,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温度课程,开展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温情教研,打造情趣与智慧并重的温暖课堂,实施尊重生命成长的温馨评价;体育筑基,强师资、重活动,开展校园体育节,组建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社团,让学生强体健身,锤炼意志。2022年7月,我校在许昌市“体彩杯”第四届青少年足球、篮球锦标赛中,喜获“三冠两亚”,2023年女子足球队荣获“省长杯”校园足球比赛一等奖;育美润心,多角度全方位推进戏曲教育。校园环境氤氲戏曲氛围,艺术社团揉入戏曲元素、课间活动融合戏曲表演、校本课程吸纳戏曲精粹,为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做温暖的守护;以劳筑基,依托“五味田园 ”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农场种植,耕种、丰收、采摘,让学生品“种”的辛苦、享“赏”的乐趣、获“收”的喜悦。

特色课程塑心,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学校在全面开设并深入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精心构建“童心”课程体系。“童心萌德”,开设经典润童心、仪式懂责任、实践会感恩、班队扬自信、节日厚根基、主题获熏陶“六轮驱动”童心德育课程,立德、树德、塑德,培养优秀品格,厚植家国情怀;“童心萌趣”,学校根据时间节点以及二十四节气,设置了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劳动实践节五大校园节日;“童心萌艺”,学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利用延时服务,开展戏曲、彩陶泥、非洲鼓等40多项社团活动,实现特色发展;“童心萌健”,学校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大讲堂活动,成立心理社团,依托心理情景剧、心理绘画等,点面结合,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童心萌动”,让学生站在正中央,构建以“自我成长、智慧学习、文化传承、社区参与、美丽生活”为主轴的多维实践活动,初步形成必修课程智能划分、选修课程系列递进、必修选修相得益彰的育人特色。

落实双减舒心,优化作业提质增效。切实落实“双减”政策,学校以作业这个“小切口”撬动学校“减负”工作的“大管理”,持续进行作业改革,建立三级作业管理体系,强化年级组、备课组建设,从制度层面全力推进“双减”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学校遵循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的作业管理办法,以年级组为教研团队,推进大单元、大问题、大视野作业设计理念,实施“阶梯式自助作业套餐”,以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探究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构建作业层级,学生自助选择作业内容;完善作业管理机制,建立协商制度、报备制度、公示制度、检查制度,健全考评制度,定性定量相结合,过程结果相结合,确保每天课外作业学科平衡、总量合理、兼顾全体。

多重保障安心,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规范管理,创新方法,推进“一体两翼”的安全、后勤管理模式,“一体”即为落实与实现学校“心文化”教育思想。“两翼”中的一翼是学校安全工作,做实做细。强化校园安保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在校内外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活动,织密警校、家校“三位一体”安全防护网络;另一翼是学校后勤工作,服务精准。完善各项后勤保障规章制度,强化服务育人意识,丰富服务育人途径,提升服务育人成效。

我们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把党和人民的期待转化为教育远行的意志,大力推进“高质量管理”、“高质量师资”、“高质量教学”的“三高”品牌建设,在守正创新中创办优质教育,在积淀传承中续讲古槐故事。

漯河市实验小学:

“六活”育人机制构建学校规范发展新生态

新教育,新思维;新探索,新实践。新时代,漯河市实验小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抓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纲,持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育人体系,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探索实践“六活”育人新机制,努力构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小学教育新生态。

创新思维,凝练“创新圆活”的理念体系

学校坚持“赋予学生蓬勃灵动生命状态”育人理念,积极开展“激活思维、灵动生命”教育实践,构建了集“教师能力提升”“课堂改革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评价机制创新”“实践基地培育”“活泼灵动少年”等多维目标一体化发展的育人体系,培养了“蓬勃灵动、乐学善思、明理阳光”的时代新人。

锚定素养,打造“思维活跃”的教师队伍

新时代要求教师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做德能兼备、创新实践、引领学生蓬勃灵动发展的“大先生”。锚定这一目标,学校实施文化沁润、研修强师、激励创新三大工程,致力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文化沁润坚持环境陶冶、文化引领,赋予校园景观、教育治理积极的文化内涵,以美润心,以美育美,建设师生崇尚的精神家园。以“‘五微’促进‘五争先’”党建品牌笃定教育政治方向;以“学行知思想 探教育本真”读书交流促进教育思想创新;以“平凡教育故事 成就教育佳话 ”教师叙事构筑校园精神家园;以“师心报祖国 教育向未来”节日教育激发教师担当尽责……一系列主题教育,优化了校园文化意涵,陶冶了教师道德情操,振奋了岗位创新精神。

研修强师遵循教育培训为“径”、课堂实践为“基”、校本研修为“桥”、课题研究为“梯”、以科研成果为“本”的教师发展思路,落实优秀年轻人才“双培养”计划,搭建培养平台,完善考评机制,激励担当作为,优化人才梯队。学校坚持“请进来”,创建“朱煜名师工作室”“贲友林名师工作室”“白雪课程建设中心实验小学工作室”等六大名师工作室,诚邀省内外名师专家引领,以学习成长共同体的方式赋能专业发展。鼓励“走出去”,选派骨干教师进入上海、南京、成都等教育前沿地区名校跟岗研修近30人次,参加各种培训百余人次,开阔视野,创新思维。

激励创新以“微创新、微改革”评选表彰活动为载体,在“双微”案例的规范书写、修订完善、评优表彰过程中激励教师岗位创新积极性,引领教师立足岗位发现问题,研究破解策略,消除发展瓶颈,激活创新思维……

各项教师培训活动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夯实了教师创新发展之基,锤炼了学校“思维活跃、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近三年来,学校17名教师成长为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省级骨干教师、河南省名师;3个学科6名教师荣获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殊荣;14名教师的作业设计荣获河南省优秀案例;10余名教师荣获省市级优秀教师(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称号。

创新实践,建设“生动鲜活”的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了“灵动生命”课程体系。“灵动生命”课程体系以国家基础课程为“基”,以学校“学科+”课程为“桥”,以基于问题驱动的项目式学习课程为“翼”,目标指向国家课程落地与师生学习成果转化。

教育实践中,一方面全面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新课程标准,推进“问研绘”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国家基础课程落地目标。另一方面创设集“科技节”“数学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美食节”等校园节日课程、“双减”背景下的学科作业研究与设计为一体的“学科+”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学习实践中达到知识系统梳理完善、学科素养转化提升的能力发展目标。

除此之外,学校创设以问题驱动为核心路径的项目化学习课程。课程建设以“金桥”“雅趣”两大课程品牌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实现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促进五育共生。

“金桥”德育课程涵盖梦想起航、劳动食育、美育浸润、习惯养成等多领域学习实践项目。如“走好起航路”“小小蔬菜义卖员”“游家乡 知河南 爱祖国”红领巾“四色”公益研学、“成长心愿伴我成长”“‘金桥’星舞台”“光阴的故事”毕业季课程项目的成功实施,引领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课程实践中活思维、优习惯、强能力、健身心。

“雅趣”智育课程包含探究创新实践课程、创新创造创编课程、启迪思维艺体课程、关注人文社会课程资源,结合漯河地域特色,抓住四季景色特点,挖掘二十四节气教育资源等设计多彩课程项目,推动学科知识融合,强化实践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引领学生阳光成长。

着眼未来,构建“活力多元”的评价体系

“激活思维、灵动生命”教育实践,聚焦“双减”背景下教学改革、教育生态重构问题,探索综合多元发展评价机制,以评价改革撬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教育实践中,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考试及教育评价政策要求,构建了“灵动生命”课程评价及师生“四位一体”发展评价体系。教师评价坚持“个人素养+能力态度+工作绩效+团队合作”评价模式,既关注个人政治素养、能力绩效,又注重团队合作,强调个人优秀带动团队共进。学生评价落实“学科素养+实践能力+情感态度+成长过程”多元化综合考核,给予每一个学生适合的成长记录、贴切的绿色发展评价。课程建设评价聚焦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教学效果四个维度,在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中促进了课程项目的持续完善、发展进阶。

整合资源,设计“灵活激趣”的实践活动

学校坚持推动实践活动“社团化”管理与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社会性实践及校园社团活动。设置球类、器乐、合唱舞蹈、美术手工、劳动食育、围棋、科学创意等各类社团80余个,让学生以走班的形式选择社团,并在校园社团、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中活跃思维,提升能力。

学校社团活动的管理坚持成果化管理导向。年初指导各社团设定社团发展目标,明确社团活动预期成果及形式。期中抓实社团活动过程管理,以常态化督导检查保障社团活动规范化运转。期末组建专门验收专家组,依照方案严格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推优表彰。近年来,学校英语、美术、科学创意等社团相继获得市区级优秀社团。

指向树人,培养“活泼灵动”的阳光少年

“赋予学生蓬勃灵动的生命状态”育人理念,构建了学校积极向学,善思乐学的教育生态,学生经历新型教育生态教育陶冶,经受实践活动洗礼,拥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每次实践体验与展示,都促进了学生思维活跃、健康成长,厚积薄发,成为“蓬勃灵动、乐学善思、明理阳光”的新时代好少年。无论是2024年河南省校园足球“省长杯”开幕式大型团体操展示,还是校园足球特色校“省长杯”比赛,亦或是全市文化活动集中展示,各类特色研学实践活动,学生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和精神风貌。2021年7月以来,37名学生在全省各类活动中,荣获一等奖;6名学生荣获河南省经典诵写比赛一等奖;学生参加河南省首届劳动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同时斩获全省小学参赛队唯一的“团队合作奖”……

回顾既往,收获满满——“全国文明校园”“河南省教育系统管理先进集体”“河南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示范校”“河南省优质教育集团”“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学校”“河南省教育名片”等荣誉,展示了学校实施规范化管理进程中的一路繁花。

展望未来,信心满怀——学校继续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创新教育实践,深化智育底蕴,拓展体美内涵,以创新的思维,生动的实践引领生命灵动起航,蓬勃发展,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漯河基础教育规范化发展的新篇章。

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第一初级中学:

在日常中传承,在平凡中出彩

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第一初级中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的行动的通知》,规范整治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和师德师风失范等三方面问题;健全“四项制度”,建立声誉评价制度、能力提升制度、责任落实制度、监督曝光机制,使学校管理能力和教书育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党建引领,建设高效、高能、高质的组织机构。以“五星党支部”建设来统领学校党建工作,以“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示范点提升管理水平,以“清廉学校建设”创建党建特色。在各处室管理上,以“分块负责、纵横实施”求创新;以“年级负责、单元管理”促实效;以“目标管理、四会一查”抓落实。网格化的管理,使团队上下一盘棋,各司其职、各显其能。

质量立校,唱响传承与创新的主旋律。课堂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是课堂的引领,因此,在教学管理中,一方面以精细化备课为质量提升助力,一方面细化落实“学、讲、练、测”四字教学模式,使教师站位准确,使学生学习主动。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活动,每月一次名师专题报告,每期一次优秀教师宣讲,让教师在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中,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实现校本研修长效化;围绕示范区“三名工程”,坚持开展“明星教师”评选活动,并鼓励教师组建团队、推选校级名师、建设校级学科工作室,促进名师成长专业化。

学校出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大王镇第一初级校级课题研究活动方案》,倡导教师秉持“问题即课题”的理念,进行微课题研究和实践。2019年6月至今,学校有56位老师参加3项省级6项市级课题实验,目前均已顺利结题。校级课题研究更是蔚然成风,课题申报18项,参与教师70余人次,目前,课题研究已经深入每个教师心中。

学校还采取以赛促练、以赛促训的方法,让教师在自我价值实现中快速发展。开展每周年级自主听评课,每月学校公开课,每学期学科优质课等各种比赛,并择优推荐教师参加上级各项竞赛活动。

以上措施为学校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学校连年被评为“示范区教育教学记功单位”,中招成绩连年攀升,报考率从53%升至75%,高中上线率从78%升至93%,优秀率从19%升至35%,高分人数居全市同类学校前茅。

探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的大教育之路。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绿色教育”理念的最终体现。学校充分推进“三门峡市养成教育示范校”创建成果,把政教常规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以“30天打造一个好习惯”为载体,以系列化活动反复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品质。

迎着朝霞,伴着微风,一项特别的课程正在火热开展——轻武器操作与使用训练。只见同学们聚精会神,熟练而准确的动作充满了力量与自信。

学校将国防教育作为学校育人特色,建设国防教育基地,还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形成了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国防教育有机整体,进一步巩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和“河南省标准化管理特色校”育人成效,在学生心目中打下爱国爱家、强国卫国的思想基础。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就飞到母亲的脸上,/亲亲她,快乐地融化。”一位同学深情地朗诵诗歌《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深深感染了在座的师生们。脍炙人口的诗篇佳作,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开发诗教校本课程,举办诵读、写作、赛课等活动,提高师生文学修养,丰富生命体验,提升精神境界。

绿油油的青椒、淡红色的番茄、垂挂的向日葵……在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同学们种下各种时令蔬菜,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不仅在劳动中学习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更明白了“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

还开发《四季留香》校本课程,整合开垦校园空地,建设了“居耕田园”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教材支撑,基地保障,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新局面,让青少年在蔬菜种植和烹饪实践中学会劳动、爱上劳动,掌握技能。学生根据季节特点,通过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在日常中赓续,在平凡中出彩,近年来,学校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被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诗歌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全国诗歌教育实验基地学校”;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海军航空实验班优质生源基地”、“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书香校园”“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管理特色校”等荣誉;被三门峡市教育局评为“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养成教育先进学校”,学校连年获得三门峡市“基础教育质量奖”和示范区“教育教学记功单位”。在这里,有素质教育的云卷云舒,也有绿色教育的诗与远方。

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编辑:皮一男

审核:李利乐

监制:杜民

扫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