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文化底蘊 陳明章:要學插秧不要只會割稻

民谣大师陈明章。图/屏东县政府提供

3金得主、音乐人陈明章持续创作并传承月琴艺术,陈明章今天说,台湾人要学会插秧,不要只会割稻,一定要把文化传承下去。

陈明章今天出席玉山社举办的「撼山河 撼向世界」新书发表会,与本书作者、导演林正盛同台,分享同名纪录片拍摄的点滴以及两人的珍贵友谊。

陈明章分享,他15年前开始教月琴,当时台湾差不多没人会做月琴了,他索性自己开始研发制作。陈明章说,文化底蕴太重要了,要有认同跟底蕴以后,你才可能创作出新的东西,不可能无中生有。

陈明章特别感念跟已故原住民歌唱家郭英男、布袋戏大师李天禄等人,「如果没有跟他们学习,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创作」。

陈明章也分享他独特寻找灵感的方式──走路,一天要走2万步,行动范围从淡水河右岸、竹围、北投、士林到大稻埕,「所有好吃的都在这里!」他以身试吃,并标注雷区。

陈明章说他走路时绝对不带录音设备,连笔都不能带,带了就没有灵感了,一旦有灵感,就反复唱颂一直到背下来为止,「然后赶快到杂货店借笔写下来」。

林正盛近期密集宣传以陈明章为传主的纪录片「撼山河 撼向世界」,林正盛在会中分享,写这本书的想法很简单,绝不会把纪录片讲的再讲一次,但一定有关联,许多当初影片没剪进去的记录,都在书里呈现。

林正盛表示,陈明章大他3岁,两人年纪录相仿,走过同样的年代,有时觉得很艰苦、很坎坷,但现在回想起来的感觉是,「我们走过来了,而且那个年代让我们有着力点可以焕发我们的生命」。

林正盛说,他跟陈明章是非常不一样的人,一个在台东山边长大,一个在北投长大,「我甚至怀疑我们曾经参加过同场社会运动,却始终没有认识」,直到因为电影而走在一起。

林正盛表示,他年轻时骑摩托车停在路口等红绿灯时,常会盯着身旁陌生人的脸孔,想要把这张脸记住,也许他在不认识陈明章前,也曾这样注视过陈明章,「这是一种很幽微、很难说清楚的情绪,这本书很像是把这样的感觉写下来,以及记录我们走过的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