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府力行交通安全科技执法 从严审查、从宽认定打造「人本交通」环境

基隆市长谢国梁(中)上任后便大力推动交通科技执法。(图/基隆市政府提供)

提起雨都基隆,不少人浮上脑海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路网复杂、开车容易遇到塞车等,包含违停多、车辆不礼让行人、机车乱窜等现象,都是造就基隆背负「不友善城市」黑名的主要原因。会有这样的印象其来有自,毕竟北北基生活圈紧密连结,每天往来的人次非常庞大,不仅考验用路人的耐心与专注力,对执法单位来说更是一大挑战。所幸,近年在基隆市府戮力推动「科技执法」之下,情况有了大幅的改善。

「有了科技设备的协助,执法的效率及效果都有显著提升。」基隆市交通大队副队长廖尉宾表示,目前队上使用的执法设备有道路的监测摄影机、红外线侦测、无线电波、雷射扫描,以及AI工具等,主要置放的地点则涵盖仁爱区、信义区、中正区、暖暖区、七堵区、中山区、安乐区,并且挑选的全都是经数据统计后发现较容易发生事故的路口。

基隆市府在多个容易发生事故的路口设置智慧监测设备。(图/基隆市政府提供)

科技执法的用意并非是惩罚,而是宣导正确道安观念,以及改善交通环境,实际的做法就是由AI侦测先做第一道把关,将车不让人、超速、闯红灯、违规转弯、跨越双白线等交通方面的违规行为筛选出来,并搭配车牌辨识系统纪录车牌资讯,最后再由员警根据资料库的违规资讯进行审核及举报。

基隆市的交通安全科技执法自今年7月1日开始启用以来,截至9月30号共计有3406件违规,相较于过往的纪录来说可说是大幅下降,市府对于科技执法落实的结果给予正面肯定,代表着民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已经有所提升,尤其是「开车行经行人穿越道必须慢看停、礼让行人优先通过」这样的观念,显然已经逐步在建立。

基隆市环境保护局进行机动车辆的噪音检测。(图/基隆市政府提供)

此外,另一个让基隆人走在路上特别暖心的交通安全政策,就是「行人友善2.0—骑楼友善绿脚丫」的施行,目前市府针对骑楼转角、行人穿越道、店家出入口等地设置了禁停的红线,以及显眼的绿脚丫,再加上特别设置的76处骑楼停车区,整体而言为行人争取了更安全也更舒适的步行空间。

无论是科技执法,或是绿脚丫,都是基隆市府营造「人本交通」环境的积极作为,在交通大队从严审查、从宽认定的原则下,执法品质有感提升,行人的权益也受到应有的重视,成效可说是相当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