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綠色恐怖」耳語蔓延 賴政府不能等閒視之
「赖十七条」出炉后,民进党积极推动国安法制修法。图为民进党在立法院提有关反共谍渗透的国安修法,遭蓝白委员反对,各自在议场内举牌对阵。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赖十七条」出炉后,民进党积极推动国安法制修法,并加大审查公务员是否「忠诚」力道。现在连绿营基层也浮现质疑声浪,忧心只要与中国扯上关系就会遭政府盯上。寒蝉效应发酵,民众担心遭「扣红帽」是普遍现象,不但对台湾民主是讽刺,更削弱民众对执政党的信任感,赖政府不能等闲视之。
赖清德总统3月提出国安五大威胁与十七项因应策略,其中包括强化国安法制进一步提出国家安全法、反渗透法、两岸关系条例等修法,此外行政部门也要持续清查及管理,对国家有忠诚义务的军公教人员等。
过去一段时间,民进党立院党团积极推动国安十法修正,立委提出各式修法版本,例如设置国安法庭、立委赴陆纳管等;行政部门也积极审查公务员「忠诚」,例如高中教师「区桂芝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区桂芝接连控诉政府「国家机器步步相逼」、营造「文字狱」。
立法院内政委员会日前审查国安法修法,民进党立委苏巧慧以区桂芝转发两岸征文比赛活动资讯遭检举、被陆委会认定涉嫌违反两岸条例的案例,质询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希望陆委会说清楚认定标准、什么样的样态会违法,否则外界恐认为只要跟中国扯上关系,政府就会怎样。
苏巧慧这番发言虽然并非质疑行政部门「反共」作为,但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对于民进党政府当前的加大审查「涉共」言行有所担忧;绿营基层民代也说,民众或台商不解何种两岸交流样态会危害国安。
可以说,民进党政府以国安为名进行的各式行动,并非只是在野党质疑诟病的「绿色恐怖」,而已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忧虑。过去党国威权时期,民众受到「白色恐怖」阴霾笼罩,如今台湾已民主化已逾30年,若赖政府因反共、抗中而造成民间寒蝉效应,对台湾的民主发展与深化将有负面影响。
中国大陆对台统战渗透、文攻武吓是「阳谋」也是现在进行式,台湾作为民主政府当然必须要有相应的反渗透作为,但在「反共保台」与言论自由、人权保障之间,尺度如何拿捏,政府必须说明得更清楚,否则民间「动辄得咎」的忧虑将持续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