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彰顯台南古都魅力…地方默默努力 更需公部門投入

台南社大师生致力城区活化,将历史街区信义街化身小小美术馆。记者郑惠仁/摄影

今年是台南400年,从年初的台湾会等一连串盛大活动,引领国内外游客更认识台南,但深层面的认识还须再加强,部分NGO组织及民间团体正在扮演这个角色,但如何激起更多居民的回馈与投入则更为重要。信义街的活化以及台江十六寮文化路径的建立都是例子,但仍须进一步的拓展,才能更彰显这座城市的生命与文化。

台南社区大学长期推动城区活化与改造,从321巷艺术聚落的守护、倡议与记录,以及在历史街区信义街成立「埕南25」据点,做为教学基地,积极与街区居民合作,积极保存、创发在街区的生活感;透过展演、议题讨论,让居民一起关心街区发展,街区大小事成为生活一部分,并乐于提供意见。也看见了台江分校结合国中小、社群建立台江十六寮文化路径,并规画与北门社大合作,串联盐分地带,延伸文化路径。

4年前,信义街「屎沟墘客厅」厅长蔡宗升发起「跨年鸣钟,为台南祈福」,起先只有几间庙宇响应,台南社大穿针引线,增加到十几家庙宇,今年是台南建城400年,去年12月31日跨年夜,更有超过400间庙宇参加。如何持续延续,需要公部门吆喝及帮忙,才能在跨年演唱会及烟火中,让众神之都有另个迷人的特色与最深刻的文化印象。

从年初台湾灯会、8月文化创意博览会到11月初落幕的台湾设计展,以及各局处庆祝台南400年举办的一系列活动都已落幕,这些默默在为历史街区、先人开垦路径努力的团体、社群,持续努力着,台南社大就成立城区小组,希望以更多元的共学方式来诠释在地文化、进行以艺术保存历史城区的公民行动。岁末年终,欣喜一群爱画画的公民,用画笔记录历史街区种种,并以街区为展场,共同策画「穿街走巷赏画趣─巷口的小小美术馆」,及「复刻台南400──明信片展」,让旅人看见市民视角中的老街生活感。

在地民宿「老古石渡」老板娘Emily觉得这样很棒,因为跳脱出传统生硬的文史脉络,提供一个可以认识历史街区的平台,在地人也会主动跟来街上的人聊聊这里曾经发生的事情与我们的生活。台南古都迷人的地方就是这么回事,花大钱的活动虽然声势浩大,但花小钱,能与居民、旅人接气的小创意却很迷人,而且更能永续。未来的台南,已看到了努力的样子,但需公部门更多的协助与投入,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