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朝野打架天天上新聞 立院陋習一籮筐?

平心而论,中华民国立法院的硬体设施水平,输给全台绝大多数的县市议会,甚至未必比得过地小民寡的邦交国。1990年代国会全面改选后,一度提出迁建之议,但因九二一地震而打消,此后相关构想再无搬上台面的机会。究其原因,当然是立院的公众形象太差,立委或朝野政党,都害怕被人戴上「浪费公帑」、「自肥」的大帽子。

然而立院形象如此低落,自然也得着落到立委们的头上。院长韩国瑜近日向各党团抱怨,院会在场往往只剩「龟鹤二仙」。出席率低落当然是问题,但若只简单批评委员「摆烂」、偷懒,同样也不公道。

外界对立院的印象,往往是朝野每天对各种议题互呛,甚至上演铁公鸡。然则院会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处理没有争议的法案,其中包括非常冗长、却又不能省略的宣读条文等过程。尤其在国会减半,改采单一选区,高铁又使全台迈入一日生活圈之后,区域立委跑地方行程的压力,甚至比地方议员还大。对于非关朝野交锋,没有质询机会,也没有摄影机在场的场合,若说要求立委必须在场,实在也无必要。

尽管出席率偏低,但各党团至少要有立委盯场,以免遭到对方突袭,利用变更议程等方式翻案。然而近来的情况,甚至连值日生都「跷课」。原先自然是因为,就算一时被突袭,反正下次院会还要确认议事录,在野阵营享有人数优势,到时再动员不迟;至于「好日子」失去的民进党,自然就更没有坚守「冷灶」的动力。

立委本身出席率不佳,但对于要求官员备询,可丝毫不客气:这种情况在院会总质询尚不明显,但部会出席立院各委员会的专案报告,却一定是将辖下所有单位的主管与幕僚都带来。原因是立委们的质询范围,可不限于当日专案报告的内容,尤其当天若有具话题性的时事,很可能一天下来,多数人都是看报问政。部会们因此养成「有备无患」教训,干脆所有人都到场待命,尽管大多数很可能是枯坐一整天。

总之,立委们对于出席与否的判准,宛如当年国中「联考不考的科目就不上课」,就功利主义而言,似乎的确不碍事;但长远来看,立院与立委就是把自己「只会打架、喷口水」的负面形象大帽子,往头上戴得更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