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石虎、草鴞後 林業署宣布5種瀕危珍稀物種加入生態給付
山麻雀公鸟。图/林业署提供
继石虎、水獭、草鸮、水雉及台湾黑熊等5种野生动物及其栖地纳入「濒危物种及重要栖地生态服务给付推动方案」后,农业部林业署今天宣布,再新增5种濒危及珍稀物种,纳入生态服务给付示范计划,包括诸罗树蛙、山麻雀、赤腹游蛇、食蛇龟及柴棺龟等5种;一年执行总预算经费为1亿元,由农村再生基金支应。
林业及自然保育署于110年开始推动「濒危物种及重要栖地生态服务给付推动方案」,建立系统性及制度化的生态服务给付保育工具,在地方社区、民众投入下,在地居民与社区对与野生动物为邻,已逐渐由抗拒转为认同,并对能够参与保育工作产生荣誉感。
林业署长林华庆表示,新增这5物种,对民众来说不一定是非常熟悉的物种,但与人比邻而居,栖息在人为干扰比较多的人为环境里的物种,特别需要纳入这计划;物种生态习性不同,面临的危机与威胁也不同,若要纳入给付办法,需要有客观的指标,无法所有的物种都全部推出,有一些物种速度就会稍微慢,每年都会针对状况新增或者实际推动经验去调整修订。
林华庆举例,过去苗栗在某些区域,石虎让某些农民觉得头痛,因为牠常会去补食农民饲养的放山鸡,过去也有些石虎因此被毒杀,或用陷阱捕杀;后来将石虎加入生态给付方案,扭转对于农民是负面的、邻避的形象,农民可调整与物种间的应对关系;农民在这个过程当中,若有所损失,包含农损,这部分就由国家代表人民来给付,一方面补偿农民的损失,二方面也鼓励、引导农民,对于这些物种栖地营造更有正面意义的事情;加入生态给付后,这两年也发现农民遭受野生动物侵扰,不像过去会私下处理,而是会积极通报,如黑熊事件,这些通报是过去没有的。
他说,加入生态给付计划,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内化到民众价值观,效益是金钱不能衡量的。实施仅短短两年,很难说哪些物种因此增长,但针对石虎在南投地区的执行与监测,经过生多所的调查,发现族群增长当中;但族群增长依赖不会只有生态给付单一工具,还包括交通设施、防止路杀,或其他保育措施,比较难说单一,但这政策对于濒危、珍稀野生动物保育是正向的。
林业署表示,依各物种面临威胁与生态习性设计务实奖励内容。这次新增的5个物种,只要在标的实施地区且农地面积至少0.1公顷以上(赤腹游蛇农地面积至少100平方米以上),不使用除草剂、毒鼠药、不友善的防治网,并符合农药安全检出规范,每年每公顷核发最高3万元奖励金;除了上述友善农地给付外,农民如果进一步为这些物种营造适宜的繁殖或栖息环境,提供更加完善的庇护效果,每人再加发最高每年3万元奖励金。
食蛇龟。图/林业署提供
诸罗树蛙。图/林业署提供
赤腹游蛇。图/林业署提供
柴棺龟。图/林业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