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杨振宁:您去世之后,翁帆怎么办?杨振宁如何作答

2004年11月,28岁的翁帆和82岁的杨振宁结婚,两人的这段恋情引爆舆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舆论热潮,人们惊讶两人相差54岁的年龄,一时之间,不少人都认为着两人年龄相差甚大,有很大的时代隔阂,婚姻不能长久。

如今两人结婚已有18年,翁帆也快年过半百,相处了18年的他们没有向网友预言的那样,成为陌路人,反而更恩爱甜蜜了起来。

而翁帆和杨振宁,也用这18年,证明了彼此的情意,如今的他们,不仅是爱人,还是相互依偎、照顾的家人。

不过,杨振宁毕竟比翁帆大了54岁,他总不可能陪伴、照顾翁帆一辈子,曾经,就有记者问过杨振宁这样一个问题:“您去世之后,翁帆怎么办?”

那么杨振宁是如何回答的?

杨振宁的两段感情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曾问过翁帆这样一个问题:“您会把杨先生当做您生命中的一个什么呢?”

翁帆回答:“他是我生命中的带路人。”

在翁帆看来,她遇到杨振宁时,杨振宁已取得了不斐的社会地位和科学成就,杨振宁的存在就像是一棵为她遮风挡雨的大树,同时杨振宁的阅历丰富,能给她提供许多的宝贵的人生建议,让她少走很多的弯路。

确实,相比较翁帆来说,杨振宁的人生是丰富且经过沉淀的。

1922年出生的杨振宁,从小便目睹了中国遭受各国列强压迫、国内频发战争的景象,在国仇家恨的刺激下,杨振宁从小便立志要成才,为祖国做贡献。

相比较于其他的家庭来说,杨振宁的家庭并未遭遇太大的磨难,也正是如此,杨振宁才能安心读书,以至于后来成了世界顶尖的科学家。

而杨振宁的带路人便是他的父亲杨武之,杨武之是一名教师,曾留学美国,也是第一位将现代数论理论引入中国的学者。

在杨振宁小的时候,杨武之尽可能让他受到良好教育,在杨武之的培养下,杨振宁从小便展露出了非同常人般的数学天赋,留学美国前,16岁的杨振宁已考上了国内的大学,在西南联大读书。

16岁就上大学,这个数据就算是放到现在来看,都令人称奇,更何况是在战火纷飞、时局动乱的民国时期。

20岁毕业后,杨振宁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并在两年后获硕士学位考上公费留美生,也就是从这刻起,杨振宁开启了不平凡的异国之旅,开始朝着世界金字塔尖的科学家迈步。

杨振宁永远忘不了离开父亲的那一天,1945年8月28日,杨振宁坐进公共汽车后,从车窗往外看,看到了正向他招手的父亲。

这一幕,就像是电影里的画面一样,父亲被拥挤的人潮推到后面,离他越来越远。

当他看不到父亲,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时,一个美国同学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用手指着窗外的一个方向让他看。

他朝着那个方向看去,这一瞬间,时间仿佛被定格住了般,他看到了父亲还在朝他挥手,这一刻,他甚至看清了父亲额头前斑白的头发,等他回过神来后,列车已启动,而他的眼眶里则布满了泪水。

到了美国后,杨振宁听说自己仰慕的费米教授去了芝加哥大学,于是便注册了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巧合的是,这个大学还是他父亲的母校。

之后,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成功取得博士学位,并留在学校任教。

也就是在任教的一年时光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

有着这层缘分的他们,在相遇后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并逐渐走到了一起,谈起了恋爱,于1950年8月走入婚姻殿堂,而当时的杨振宁只有28岁,杜致礼只有23岁,可谓是郎才女貌。

在和杨振宁结婚的这些年里,杜致礼一直扮演着一个“贤内助”的角色。

杨振宁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科研上,聚少离多,经常泡在实验室里不归家,杜致礼尊重杨振宁的事业,为了让杨振宁更好的钻研学问,她承担了家里的全部家务以及照顾孩子的任务,除非家里发生了“天塌下来”的大事,否则,她绝不打扰杨振宁搞研究。

或许,正是有了杜致礼在背后的默默付出,杨振宁才能这么早的闻名于世。

1957年,一位年仅35岁的华人物理学家现身诺贝尔奖颁奖盛典,这位物理学家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定理,而他便是杨振宁。

除了这些奖项外,杨振宁还取得了更多的成就,如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等等,而杨振宁的这些发现也推动了科学界的发展,为科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3年10月杜致礼因病去世,给这段长达53年的婚姻也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此时的杨振宁为了国家的科学事业,已回国定居,经常在北京、香港两头转。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是杨振宁的好友,他曾去过杨振宁住的地方。

当时,他进了杨振宁的卧室,卧室里除了床外,还有一张单人沙发,单人沙发前是一台彩电。

看到单人沙发、彩电后,朱邦芬的脑海里已有了一个画面。

他问杨振宁:“你晚上是不是经常在这里看电视?”

杨振宁:“是的。”

听完杨振宁的回答,他隐隐感觉到了杨振宁内心的孤单,这一刻,他希望杨振宁能早日遇到一个爱他的女人,另觅良缘,好好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杨振宁渐渐放下了杜致礼的离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女孩。

女孩名叫翁帆,翁帆曾在1995年时被学校选来照顾杨振宁、杜致礼,当时的杨振宁和杜致礼访问了汕头大学,而翁帆正在读大一。

翁帆的细致和体贴,让杨振宁和杜致礼赞不绝口,临走前,他们还拍摄了许多照片以示高兴。

不过后来翁帆便没再和杨振宁、杜致礼见过面了,他们之间唯一的往来便是在圣诞节时才互寄贺卡表示祝福。

2003年圣诞节,翁帆照常寄贺卡给杨家,不过此时的翁帆并不知道杨振宁定居国内、其夫人也已去世的消息,所以,翁帆寄送贺卡的地址依旧是杨振宁在美国的住址。

直到2004年初,杨振宁才在香港收到了由美国转来的圣诞贺卡。

也就是因为这一个契机,杨振宁和翁帆重新取得了联系,并在不断的相处中确定了恋情,于2004年11月走入婚姻的殿堂。

杨振宁对翁帆的感情有多深?

杨振宁和翁帆的这段婚姻,被网友戏称为“忘年恋”,在两人结婚最初,不少网友都不怎么看好这段爱情。

毕竟在网友的眼中:杨振宁和翁帆的年龄差太大,很有可能有时代的代沟,难以沟通;同时,杨振宁和翁帆的社会地位也不对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年又一年,杨振宁对翁帆的爱情始终如初,至今未曾分手,而这也使一些荒唐的谣言不攻自破。

翁帆已快年过半百,回头再看,她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年轻貌美的小姑娘了,如今的她洗尽铅华,身上尽显成熟女人的优雅与魅力,与杨振宁站在一起,任谁看都会觉得很是般配。

在翁帆的脸上,你几乎看不到皱纹,而她每张照片中的眼神几乎都闪着幸福的神色,任谁看都看不出她已快年过半百。

很显然,在这段婚姻中,杨振宁把翁帆照顾的很好。

杨振宁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极高的社会地位,他将翁帆庇护在身后,为她扫清路障,支持翁帆想做的一切,将翁帆当成公主般呵护、照顾。

当然,杨振宁也是一个极富有浪漫情怀的人,在这个时代,就连年轻人都很少给恋爱对象写诗,但杨振宁却不一样,他给翁帆写过很多诗,其中最出名的那首诗中,他将翁帆称作“上帝给他的最后一个礼物”。

其原文内容如下:

这样的诗,读着实在是想让人用三个字形容,即“酸掉牙”,而杨振宁正是用这样“酸掉牙”的浪漫,完全俘获了翁帆的心。

也难怪翁帆在这个岁数还显得如此年轻,毕竟,一直沉浸在幸福中的女人,是很少长皱纹的,就连心态也比同龄人要年轻的多。

有一天,杨振宁参加了《杨澜访谈录》,在访谈中,杨澜问起了一个敏感话题“去世后,翁帆怎么办”?

这个问题的答案,杨振宁曾回答过,以前有记者问过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等他不在了以后,如果有合适的对象,他赞成翁帆再婚,希望翁帆忘了他。

杨振宁说:“这两句话,代表了我脑子里非常复杂的一个思想。”

杨振宁这一句话,将他对翁帆的感情之深全都说了出来,在他死后,他既想让翁帆找到新的幸福,又有些不希望翁帆再婚,他的脑子里就像是分裂出了两个小人,一个是年轻时期的他,一个是年老时期的他,但在综合的考虑之下,年老的他最终战胜了年轻的他,而他也做出了最终抉择,表示他死后,希望翁帆再婚,忘了他。

这便是杨振宁对翁帆的爱,而杨振宁对翁帆的这份爱,也不禁令人心头一酸,令人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