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推不動 陸雙11靜悄悄

「双11」购物节不仅在大陆推出,今年香港也加大力度促销。图为港铁尖沙咀站内的行销广告。(中通社)

大陆昨天「双11」,十月中旬以来的购物节即将进入尾声,但今年双11不仅网路讨论声量减弱,商家也兴致缺缺。不管对商家还是消费者来说,「价格战」如今已经推不动,电商平台正寻找新模式留住优质商家。

金融投资报指出,双11晚会消失、社交媒体上吐槽平台规则的声音减弱,都印证了双11消费市场格局改变。21世纪经济报导更指出,「史上最长的『双11』已接近尾声,平台与商家依然『静悄悄』」。

今年双11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平台之间已经不再全力比拚「最低价」,随着消费者更加理性、对价格和CP值更加敏感,价格战已经无法持续。报导指出,去年双11各平台低价内卷(过度竞争)进入白热化,商家利润被压缩,流量只带来热度和销售额,却没什么盈利。

中国媒体财经访问一名有10几年经验的电商从业者贾真指出,商品如果有差不多50%以上毛利,透过双11还能赚到钱,但毛利低于30%就没有参加双11的必要了,「双11有一个满300减50的优惠券,再打个9折,再加上运费险,再加上付费的成本,30%根本兜不住」。

其他电商平台上的中小商家也表示在如今的竞争环境下,正在失去对双11的期待。由于双11活动时间拉长,价值就不再那么突出。今年中国各大电商平台的双11促销活动约10月中就陆续开跑,较去年又提前1周左右。广东的服装商家张达表示,周期延长却没给销量带来什么明显的提升,「现在一年的活动做个不停,有没有双11性质一样」。

还有淘宝和天猫女装店铺经营者表示,「我和身边的几位同行卖得都不好,只有去年的一半吧」今年以来,他感觉访客数量比去年更少了,经营成本变得更高。

另一方面,价格战已经影响产品的品质,对品牌和商家而言并不利于长期生存。对消费者来说也很可能会得到品质低劣的商品。

山东大学数字(数位)经济与平台竞争研究中心主任曲创提到,电商平台的「唯低价」模式导致片面要求商家低价、忽视商品质量、商家权益被侵害等问题,也引起公众和监管部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