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变“水帘洞”实在恼人 今春“回南天”为何这么猛?
说到“回南天”,广西的朋友再熟悉不过了,一不小心家里就会变成“水帘洞”,连墙壁都会发霉。今年以来,广西已出现4次“回南天”过程,甚至一度达到重度等级。今年的“回南天”为何来势汹汹?近日,记者就此进行采访了解。
冷空气影响较强 回暖时会出现重度回南天气
回想起3月份两次重度“回南天”,南宁的小伙伴还心有余悸,家里天花板挂满水珠,墙壁都发霉了。不少友仔友女说,不怕降温不怕下雨,就怕“回南天”!网络上也出现不少“回南天门”“住水帘洞”“渣‘南’来了”等热梗,更有北方网友感慨:“宁要倒春寒,不要‘回南天’。”
有网友问,感觉隔三岔五就回南,为何今年“回南天”这么频繁且比较严重?
对此,南宁市气象局首席预报黄莉表示,网友感觉今年的回南较重,主要是由于今年以来冷空气影响较强。在1月下旬和2月下旬出现了2次寒潮和持续低温阴雨天气过程,较往年偏多。由于低温阴雨天气导致建筑物表面温度低,过程结束回暖时,南宁都出现了重度回南天气,分别出现在1月28日至2月3日、3月4日至5日。另外,3月16日至18日南宁出现了中度回南天气。
南方天气“特产” 2月至3月回南出现最频繁
“回南天”是南方的“特产”,不仅仅出现在春天,11月的秋冬季也会发生“回南天”。据历史资料统计,广西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均可能出现“回南天”现象,其中2月至3月最为频繁。
记者查阅往年资料发现,2017年等多个年份的11月秋冬季均出现“回南天”。如,2017年11月17日和27日,南宁不仅有雾还回南。这是因为南风加强,有一些弱回南。
据南宁市气象台记录,近两年每年春季南宁均有3至4次“回南天”过程,2022年出现3次(2次轻度、1次重度),2023年出现4次(2次轻度、2次中度)。今年以来(1月1日至3月18日)南宁共有3次明显回南天气过程,其中2次重度、1次中度。
广西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丽萍表示,“回南天”出现的年际变化较大,与冷暖空气影响的强弱、转换的速度有关,一年中出现的次数有多有少,甚至有的年份一次都没有。
2023—2024年冬季广西平均气温总体偏高,但气温阶段性起伏大,共出现3次寒潮和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前期持续低温天气后快速回暖,有利于“回南天”出现。今年以来,广西已出现4次“回南天”过程,其中1月底至2月初和3月初的过程可达中到重度等级,多地墙壁、玻璃、镜子等出现水滴流淌的现象。
精准预报有难度 可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防潮
据了解,2016年,广西气象局完成“回南天”观测系统建设,根据观测数据总结归纳出“回南天”强度等级、预报指标,结合天气形势预报分析,常态化发布“回南天”预报,并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开展“回南天”实况监测和等级自动判识。
翟丽萍表示,受到不同物体表面温度变化、建筑物通风日照情况、所处环境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精准预报“回南天”仍有一定难度。
那么,市民如何判断是否有“回南天”,以便做好防潮除湿准备?翟丽萍表示,大家可以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趋势,判断是否会回南。若前期维持较长时间的低温天气,尤其是出现持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低温阴雨天气,后期气温快速上升,近地面出现较强南风时,需警惕“回南天”的出现,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此外,也可通过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例如空气湿度是否突然增大,地面、墙壁等是否出现水珠等情况进行判断。
“回南天”是华南地区对发生在春季的潮湿天气的称呼。冷空气过后,受南海吹来的偏南暖湿气流加强的影响,气温和湿度迅速上升,空气湿度接近饱和,水汽凝结在相对较冷的物体表面,形成到处湿漉漉的景象,称为“回南天”,通常伴有大雾天气。
“回南天”产生的两个条件是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冷空气盘踞使地面温度降低,降温后的地面物体又遭遇暖湿气流,空气中的水汽遇冷便凝结成小水滴。
轻度回南表现为镜面、地板或墙面有水雾;中度表现为有水珠;重度表现为有水珠流淌。
来源|南宁晚报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