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县 废农膜回收 再造新价值

嘉义县环保局19日举办农业剩余资材循环再利用计划成果发表会,嘉义县长翁章梁在丝瓜棚实地示范抖落废农膜尘土、捆好等,借此宣导废农膜正确收取方式。(吕妍庭摄)

嘉义县因作物栽种需求,年产约552.8公吨废农膜,以往因去化不易,多半送焚化炉销毁,虽农粮署早建立回收机制,成效却十分有限,县府为解决农业废弃物问题,订定「农业剩余资材资源循环清除处理原则」,除设立农业剩余资材暂置场,更媒合再利用业者协助回收废农膜,成全台第一个成功将废农膜再造剩余资材价值的县市。

嘉县环保局废弃物管理科长颜瑞莹说,台湾每年因农业生产衍生农膜超过1万公吨,县内年产出约552.8公吨废农膜,虽占全台不到5%,但数量已十分可观,以往请清洁队运至焚化炉要付一笔费用,不少民众为图方便、省钱,会直接弃置掩埋或私下焚烧,造成环境污染。

颜瑞莹说,嘉县已有废蚵壳再利用成功经验,这次决定把相关厂家找出来,把回收再利用的链结建立得更完善,透过环境部资源循环署年度经费补助清运费,希望把回收废农膜的量做大,以增加厂商意愿,让已建立的制度能长久持续。

为全面释出废农膜回收再利用消息,环保局找上中埔丝瓜产销班合作,19日扩大举办农业剩余资材循环再利用成果发表会,邀多位农会总干事、再利用厂商出席,嘉义县长翁章梁、中埔乡长李碧云、环境部资源循环署副署长林健三等人更实地在丝瓜棚示范抖落废农膜尘土、捆绑等,借此宣导正确收取方式。

中埔丝瓜产销第8班班长林德升指出,农膜资源循环刚开始推广,相信可大幅改善回收问题,过去都由几位农民共同收集,花钱请清洁队处理,现推动资源循环,不用多花钱、也顺便解决堆积的农膜,相当不错。

翁章梁说,农膜属消耗品,去处是一大问题,透过经济循环,县府媒合厂商回收再制成新产品,新兴的商业价值让农膜不再是垃圾,而是变现的黄金,若经营得当,未来厂商可补贴农民更大量回收,环保、经济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