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与同路媒体古已有之
意外的新闻人生:编辑台忆往(允晨文化)
胜负乃兵家之常事,无足为怪,但每逢选举,败方必寻找理由为己饰过。最近常用的理由,乃责怪媒体危言耸听,制造假新闻,宣传重点直指:一、假新闻泛滥成灾,而假新闻大部分源自中国大陆,由他们的统战机构刻意制造,利用网路之便,大量输进台湾。二、台湾有「中国同路媒体」从旁帮腔,大敲边鼓,制造对方的负面印象。
这两点指控不容否认,确是实情。但既要做一个民主、自由、开放的国家,在这个资讯发达的社会中,基本上就是智慧与科技的比拚,谁胜谁负,全凭你如何掌握资讯的传播,如何取信于接受资讯的大众,而不是口口声声的抱怨,或千方百计的围堵甚至处罚。
资讯传播的日益进步与普及,今非昔比。君不见纸媒已逐渐没落,电子报与网路的传播此起彼落,已淹没了媒体市场,网军岂只是各种政治候选人的利器,连政府机构,如农委会亦招募专业网军,大做宣传,其中又何能避免「假新闻」?至于利用补贴收买媒体,老共固是高手中的高手,国、民两党亦难避免尾随其后东施效颦。例如行政院曾编列一项一千二百万元的预算,指定用途,称之为「政策的沟通与行销」,而评选委员名单竟列有民进党新闻部主任。这是为政策宣传,还是为党宣传?其实这种手法太老、太迂,早已被时间淘汰,倒是农委会能赶上时代,雇用网军,自做宣传,无需补贴媒体,自露其馅。
我从事媒体(均属纸媒)工作五十年,以背景而言,有国民党直属的党报,有亲国民党的民营报,有亲党外的民营报,亦有受中共补贴的亲共报。就一个媒体人而言,我既没有政党关系,亦不想谋一官半职,只希望找到一个栖身之地,发挥专长,追求理想。但回首前尘,理想均属空想,如今髦耋之年,尚未见到华文世界中,能出现一张不受利诱、不为威屈,敢言而公正的报纸,所以执政者在批评「中国(其实应是中共)同路人报纸」时,我不免感慨万千,也让我想起「同路人」媒体的点点滴滴。
要做一个「同路人」的媒体,并非「心想事成」那么容易,主事者一方面要与官方高层建立良好关系,一方面也要能揣摩上意,透视主政者的心意,稍一不慎,发生反效果,前功尽弃。我见过的报老板中,高手中的高手,首推台湾日报的老板傅朝枢先生。傅老板于一九六七年接手台湾日报(前任是夏晓华先生),一方面利用报业关系力捧其好友蒋彦士、王升等蒋经国身边的权贵,另方面却以新闻、评论等方式,与在野的党外反对运动者交好,以拓展报纸发行量,增加在权贵前的发言权。这是一件走钢索的游戏,稍一不慎,就会从高处跌下,粉身碎骨。傅的这项游戏,我们做下层的,全被蒙在鼓里,只觉得他在那个言论紧锁的时代,竟敢为「党外」发言,甚至支援其行动,不得不对他竖起大姆指。在民主浪潮翻滚之际,他是一个冲浪者,他不仅将台日的发行量在一年内由五万份冲到三十万份,还大胆聘请党外大老如许信良、林义雄、苏洪月娇等担任分社主任冲报份。这种大胆招数,固然在短期内带来大量的发行量,但结果可以预期,终于从钢索上掉下了地面。一九七八年,八月三十一日,傅主持的台湾日报宣告以一亿八千万元卖给了总政战部旗下的黎明文化公司,也就是由军方正式接手了。
在那个时代,报社出售、由军方取代,毕竟是天大的新闻,而傅老板居然能全身而退,并获得天价的补偿:一、售报所得一亿八千万元可全数结汇美国。二、其所有家财,包括房屋、土地,均可变卖,所得约五亿元左右,亦准结汇美国。这样的优惠何人可及?
傅老板在犯下天条之后,尚能获得如此优惠,当然是得力于蒋彦士与王升的荫庇。傅曾亲口告诉我,蒋先生每次宴客,他必差人送上XO名酒一箱(十二瓶)助兴。他有时笑着说:蒋先生与某小姐感情甚蜜,共筑爱巢,其家中除了卫生纸外,都由他打理。此言是否属实,尚待考证,但可见二人之间的情谊已到了「不足为外人道」的地步。傅赴美后,立即以汇美的巨款在旧金山湾区购置房屋与地产,所费不赀。经手的地产商即为蒋氏女友的儿子,这笔庞大的佣金,就是有意巴结的手腕。(二之一,摘自《意外的新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