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公益诉讼守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人大代表、法学专家点评案例

做实法律监督守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省宁波市政府党组成员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叶苗

职业健康关乎的不仅仅是劳动者个人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更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新就业形态对于扩大就业容量、调节劳动力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加强该领域的劳动者权益保障,也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

在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规范小微放射诊疗机构职业病防治案例中,宁波市检察机关与工会一体履职、深度协作,从镇海区试点先行,到全市专项推进,由点及面推动口腔和宠物等小微放射诊疗机构从业人员职业健康规范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通过数据建模比对、现场调查核实、组织公开听证等形式,邀请代表委员、行业专家、工会代表等参与办案环节,协同行政机关强化新业态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充分展现了检察机关与工会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也是落实协同推进运用“一函两书”制度的生动实践。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宁波市检察机关注重发挥检察公益诉讼作用,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了很多工作。希望更加坚定践行“公共利益代表”神圣职责,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检察+工会”协同筑牢

职业病防治法治屏障

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航天长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特级技师 王林

劳动防护用品是职业病防范最后一道“防线”。汽修工人常年在含有苯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受限空间进行喷漆作业,不规范使用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极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等职业病。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检察+工会”督促落实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监管责任案例中,检察机关和工会依托“一函两书”机制,以“检察公益诉讼法律监督+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模式推动企业加大劳动防护投入,进一步筑牢了劳动者职业健康屏障。

据了解,都江堰市检察院根据该市总工会反馈情况,查明个别汽修企业未按规定向喷漆作业工人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造成严重健康风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该院向有关职能部门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推动其履行监管职责,督导指导全市68家一、二类汽修企业投入300万元资金用于更新配备防毒面罩、护目镜、防静电服等防护用品3万余件,全面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开展职业病防范宣传培训4000余人次。

希望检察机关持续关注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方面的公共利益受损问题,以“检察公益诉讼法律监督+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模式,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维护好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

规范发放高温津贴彰显了司法温度

全国人大代表

贵州省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

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田锦华

贵州省册亨县人民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规范劳动者高温天气津贴发放案例中,充分彰显了检察机关的责任担当。册亨县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促进行政机关担当作为、依法履职,推动用人单位及时向劳动者发放高温天气津贴,同时又通过“工会+检察院”这种协作模式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仅推动了本案中高温津贴的发放,还通过类案监督促使全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我们村每年在外务工的群众也不少,但大都不知道有高温津贴这个事,这个案例进一步增强了民工的维权意识,高温津贴虽少,却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让我看到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检察机关和工会等部门的积极作为,让劳动者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司法温度可感可知,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认为公益诉讼在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保障民生等社会治理方面有大作为。希望检察机关再接再厉,持续深化法律监督工作,加强与其他行政机关的协作沟通,共同织密劳动者权益保护网,把检察建议切实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以法治之力保障

“快递小哥”工伤保险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

自来水公司职工 夏吾卓玛

近年来,随着快递行业等新业态劳动者规模不断扩大,该群体已成为畅通经济循环、推动消费升级、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由于行业竞争激烈、用工形式复杂等原因,部分企业没有依法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新业态劳动者生命健康权未能得到充分保障,这种情况也给其本人和家庭带来较高的风险和隐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青海省检察机关与青海省总工会创新履职方式,加强协作配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协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部门联动机制的意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和工会的组织优势,坚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实现信息共享,积极推进在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等方面的协同配合。青海省总工会、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运用“一函两书”协作机制保障快递企业劳动者工伤保险权益案例中,省检察院充分履行检察监督职能,通过数据比对排查案件线索,省总工会运用“一函两书”制度助力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通过向有关单位和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促进行业主管部门依法行政。通过案件办理,断缴、漏缴的53户企业已正常缴费,未参加工伤保险的13户企业也全部登记参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推动形成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共建共治的治理格局。

不断强化检察建议制度的

劳动权益保障功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林嘉

近年来,检察公益诉讼已成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机制。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有四个案例都涉及到劳动者权益保障,包括职业病防治、给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督促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等。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督促有关部门积极履行职责,要求企业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总体来看,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监督过程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依法监督。严格依据法定程序,事前召开听证会,事后跟进检查;第二,协作监督。多部门联动,与工会等部门密切合作;第三,科学监督。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与监督过程,采纳专家意见作为监督的科学依据。在四个案例中,有关部门根据检察建议书开展执法后,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劳动报酬以及工伤保险等权益均获得了有效保障,这些案例所涉及的劳动者既包括传统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也包括新就业形态用工模式的劳动者,受益劳动者群体范围十分广泛,人数众多。

四个典型案例均表明,检察建议制度能够高效、迅速地调动有关行政部门在其管辖范围内履行劳动权益保障的职责,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等优势。未来,应进一步强化该制度的劳动权益保障功能。为此,检察机关应加强与工会的合作,以便及时获知案件线索;重视专家参与,提升检察建议的科学性;关注监督效果,检察建议对象履行职责之后,检察机关应及时跟进监督,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编辑:吴鹏瑶 张苏茜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