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实现定制化法律服务全覆盖

近日,记者获悉,2024年,剑川县司法局以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目标,以优化平台建设、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和矛盾化解四大抓手,推动法治服务全面提质增效,群众法治获得感显著提升。

三级平台织密服务网。该县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02个,创新打造“1+1+6”法律服务团队(每村配备1名法治副村长、1名法律顾问、6名法律明白人),实现93个村(社区)定制化法律服务全覆盖。同步构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模式,通过社交平台推送在线学法内容,实时解答法律咨询。此外,针对企业需求,开展“访企问需促发展”专项行动,组织律师走访辖区内重点企业,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专题辅导。

法律援助兜底民生。剑川县司法局积极推行“减证便民”举措,对农民工、老年人等群体实施“免经济审查+告知承诺制”,实现法律援助“当日申请、当日审批”。2024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07件,其中为农民工追讨欠薪170万元。此外,根据实际创新建立民事支持起诉协作机制,联合人社、检察等部门形成维权合力,形成优势互补、信息互通、案件共享的法律援助良性互动格局。

法治文化浸润乡土。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和法治文化契合点,建成具有剑川本地特色的融合木雕、石雕等非遗技艺的法治文化公园,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及镇村法治示范点,法治阵地建设不断拓展。组建“剑川白曲宣讲团”,创作《法治宣传润民心》等白曲普法作品,法治文化产品不断丰富。培育法律明白人568人,设立工作室23间,通过“法治副村长+法律明白人”结对机制,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供给不断优化。

多元调解筑牢防线。构建“113个调委会+10个行业调解组织”的立体解纷网络,设立医疗纠纷、婚姻家庭等专业调解机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不断完善。创新“三调联动”机制,2024年以来,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和受理案件914件,涉及当事人2013人,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助力基层矛盾纠纷精准化解。

本报记者 肖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