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健保改總額目標制 才能引領健康台灣

全民健保于民国84年开办,纳保率99%及高医疗可近性,让初期论量计酬(Fee for service)支付制度亏损严重,为解决财务问题,陆续推出中医、牙医与西医总额支付制度(Global Budget System)。时至今日,已经22年。

当时为解决医疗机构冲量导致费用膨胀,随时代演进人口高龄化、新药新科技及医疗需求增加,健保总额已不足以涵盖医疗费用,迫使医院必须倚赖「美停企业(美食街、停车场)」、自费医疗,维持基本营运。

医事人员爆发大量离职潮、医院医疗仪器设备更新速度减缓、新药与癌药纳入给付较日、韩慢上好几年,这些都是当前总额制度下,打折给付造成的影响。

总额预算不足 新药引入慢

学理上,总额支付制度适用於单项、需求弹性大的医疗项目以控制预算,例如牙医、中医及门诊,但现况却是扩大到住院等刚性医疗需求,医疗服务项目随医疗科技进步而增加,却用总额成长率不足的预算支应,造成新药、新科技无法即时引入,损及民众就医权益。

近日立法院卫环委员会委员抛出议题,呼吁修正健保法点值保障一点一元,修法不代表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处理健保总额预算制度,应随时代滚动修正。

当前总额制度下有三个利害关系人角色,第一方是「政府」,担任政策及预算制定者,第二方「民众」,为医疗使用者,第三方「医疗机构」,是服务提供者。

点值打折 机构财务压力大

过去22年,总预算成长率跟不上医疗利用率、新药新科技进步、人口老化速度,形成预算与需求的缺口,皆以点值打折,由医疗机构吸收。这个缺口,主要是总额预算设定于过去的开支数据与预测模型,无法准确预估,导致医疗机构承受巨大财务压力,并完全承担预算与需求的差距。

自总额制度实施以来,医院平均点值长年维持在0.9以下,在此三方利害关系人中,医疗提供者,即全国医事人员和医疗机构,就是总额制度下的牺牲者。

因此,医界提出保障健保点值「一点一元」,并非要求回到论量计酬,而是由原先的总额上限制,改为目标制。

医疗支出 是投资不是成本

以今年总额预算8700亿元为例,现况是从零开始,所有点值都打折给付,以控制预算;若调整为目标值,意指8700亿元内,保障「一点一元」,超过部分再打折给付,点数超出愈多,打折愈多,超出部分由公务预算支应。若能实施总额目标制保障点值,医界承诺优先为医事人员加薪,营造幸福职场,吸引年轻人投入医疗行列。

准总统赖清德提出「健康台湾」政策,医界全力支持,尤其2030年降低癌症死亡率,若要落实,有赖政府及民众对医疗支出的观念改变,世卫组织已建议疫后各国应增加医疗支出,强韧公卫体系与医疗机构,因为「医疗支出是投资不是成本」。

总额目标制上线后的精神,是优化医界环境,提供医事人员友善职场、让医疗机构有足够的资源更新医疗设备,才有能力引领健康台湾政策,从预防医学到疾病治疗,衔接长照3.0,提供为全人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