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评专家齐聚海南,第一杯酒来自东圣|酒业传承与创新榜
作为区域创新酒企,东圣酒业获得鉴评专家的一致认可,与企业自身与产区的支持密切相关。
出品丨云酒头条
11月19日,在“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第二次集中鉴评欢迎晚宴现场,桌上有两瓶很有文化味的美酒——源自《道德经》的“东圣道生一”和东圣酒与绵竹年画融合的“中华年画”。
这两瓶美酒,均来自中华老字号企业东圣酒业。
在活动现场,鉴评委员会主席、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鉴评委员会主席、酒业大师、国家级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景炎,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鉴评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第四届全国评酒会评委、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特邀评委徐占成、鉴评委员会专家组组员、第三届、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张建有,鉴评委员会专家组组员、第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张国强均举杯东圣美酒。
不只是他们,前五届全国评酒会的评委们,名优酒企技术负责人组成的特邀鉴评委员及特邀观察委员,也纷纷对东圣酒业两款产品的品质予以充分肯定。
作为区域创新酒企,东圣酒业能够获得鉴评专家的一致认可,与其背后的产区实力、品牌积淀与企业自身发展密切相关。
█ 为什么是东圣酒业?
东圣酒业源于1667年的“东圣源”酒坊,历经357年风雨兼程,已发展成为川酒核心产区绵竹的第二大酒企,身上有很多独特品质。
东圣酒业是一家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华老字号,其在当地县志多有记载,品牌发展脉络清晰。
清康熙六年,钟高洁在德阳绵竹的什地寺旁边创立“东圣源”,至今已传承八代。“东圣酒酿酒技艺”被列入“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2月,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文物局决定将382个品牌认定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东圣酒业上榜。
不只传承悠久,东圣酒业身上也涌动着创新力量,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动力。“我们要坚定保护‘东圣酒酿酒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持续深研白酒品质创新,不断突破自身的技术天花板,保障品质的稳定提升。”作为东圣酒业第八代传人,四川省东圣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坤明介绍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愿景与目标。
▎钟坤明
东圣酒业是区域创新酒企活化文化的典范。
东圣酒业巧妙融合中华哲学与绵竹年画艺术,注册了“道生一”“年画”等品牌,不仅展现了独特的品牌魅力,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正因其独特的价值,东圣酒业为了成功注册“道生一”商标,曾进行长达15年的努力。在提交申请时,企业一度被告知商标“公共性太强,不能注册”,钟坤明和团队做了两手准备,一边以“东圣道生一”品牌进行推广,一边继续申请“道生一”商标。随着“东圣道生一”成为四川知名品牌,企业再次递交申请,终于拿下这一商标。
这种对文化传承的执着,是钟坤明的特质,也是东圣酒业的特质。他表示:“东圣酒业将继续聚焦消费市场需求,走文化品牌之路,通过更多富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产品,向世界展示中国白酒的独特文化魅力,为消费者持续酿造美好生活。”
东圣酒业是原酒企业转型样本。
1998年,东圣酒业开始走上自创品牌的道路。当时钟坤明敏锐地意识到,改革开放已走过20个年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是企业品牌化的好时机。
当时市场原酒供不应求,利润丰厚且稳定,很少有原酒企业愿意在“投入大,见效慢”的品牌化道路上花大力气,但东圣酒业一坚持就是十多年,依靠稳定的品质,逐步站稳了德阳市场,走出四川,畅销江苏、上海、河南、河北、北京等省外重点市场。目前在东圣酒业的收入来源中,原酒产品只占约20%,剩余80%均来自品牌酒产品。四川省绵竹东圣酒厂总经理钟嫒琳此前表示,要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产值20亿元。
对于品牌化,东圣酒业已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以精准对接消费需求为目标,守住名酒产区风骨,用差异化的方式为不同消费结构、不同消费场景提供有品性有个性的产品,并通过不断丰富有效地提升用户服务,解决消费痛点,拉近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距离、信任距离和消费距离。”钟坤明在晚宴上表示。
▎王新国
“东圣酒业的样本与经验,是值得行业思考的。”在王新国看来,随着社会与时代发展,人们的自主型消费、多样性消费需求更加旺盛,东圣酒业这样的创新酒企具有广阔空间。老名酒与创新酒各美其美,将有效助力产区,从市场外延,到内涵提升,全面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希望在东圣酒业身上,看到创新酒企更多的突破与成就。
▎秦书尧
为什么东圣酒业这样的创新酒企近年来愈发受到行业关注?秦书尧认为,在时代的发展中,创新是酒业持续前行的动力,从理念、技术到管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让酒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始终光彩璀璨。
█ 美酒名城,底蕴深厚
东圣酒业的成长与创新,也是绵竹作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近年来不断发展的缩影。
现场,绵竹市人大副主任陈伟,绵竹市酒类发展局局长邓伟,绵竹市酒发局品牌股股长叶生泉从多个维度推介绵竹产区,为我们揭开了东圣酒业高速发展的“产区密码”。
绵竹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源远流长,是川酒发源地之一。
绵竹出土的战国铜罍、提梁壶等精美酒器,将绵竹产酒历史追溯到战国时代。中国名酒“剑南春”始于南齐,其酿酒遗址“天益老号”距今已有1500年。李白曾为了品尝“剑南烧春”而“解貂赎酒”;杜甫饮绵竹酒后留下“双峰寂寂对春台,万竹青青照客杯”的佳句。
千年酒韵绵延至今,酒业已成为绵竹支柱产业之一。
据陈伟介绍,绵竹目前拥有白酒企业59家,年产优质白酒20万千升;今年1-9月,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6亿元,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绵竹酿好酒,其韵在得天独厚的禀赋。
绵竹产区位于北纬30度酿酒黄金段和四川著名U型美酒带的上风上水端,背靠龙门山,被誉为“最接近雪山圣水的中国名酒产区”。
这里四季分明、降雨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微酸性土壤占比近70%,拥有得天独厚的酿酒生态环境。龙门山脉的冰川融水低钠多锶、甘甜清冽,是品质卓越的天然弱碱性矿泉水,为东圣酒业等“绵竹酒”提供了绝佳酿造水源。
风味传承靠匠心,工艺创新无止境。
绵竹酒在保留传统酿造技艺精华的同时,也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创了“酒体风味设计学”之先河,构建起完备的人才体系。产区现有国家级、省级酿酒大师7人、白酒国家级、省级评委116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白酒从业人员1.3万余人。完善、丰富的人才体系,推动东圣酒业等绵竹酒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持续打开新局面。
不仅基础牢靠扎实,绵竹也为酒企提供了多项支持。
建班子,给政策。绵竹组建酒类产业发展局,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专项制定《绵竹市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绵竹市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绵竹市打造白酒产业人才聚集高地若干政策措施》,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资金支持白酒产业发展。
搭平台,给资源。绵竹成立了绵竹酒业集团,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信誉、资本、资源、品牌等优势,打通与每一位投资商、酒业家在资金、项目、技术等领域的产业合作壁垒,奋力打造以生产、销售、展会、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名酒基地,完善更优、更活、更阔的合作机制为产业赋能,成功创建了首批四川省优质白酒产业园区。
绵竹产区在历史、风土的先天禀赋,以及人才、政策、平台等方面的不懈努力,为东圣酒业这类创新酒企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 创新酒企正成为酒业重要力量
9月27日,“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活动走进东圣酒业,对其历史脉络、生产技艺、产品创新、文化传承以及企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点击链接了解更多:创新酒企的“东圣实践”,值得行业思考|酒业传承与创新榜㊶)
“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集中鉴评活动集结全国评酒会老专家走进东圣酒业等区域创新酒企,旨在从历史和发展,从产业和市场,多维度发现中国名优白酒、创新酒企的发展新成果,讲好酒业的传承与创新故事,助推酒业的高质量发展。
钟坤明表示,鉴评专家走进东圣酒业,对历史脉络、生产技艺、产品创新、文化传承以及企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为东圣酒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引,“各位专家殷切的关怀和悉心指导,给了我们学习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今年是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举办35周年,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起、主办,云酒传媒、《酿酒》杂志联合发起和承办的“回味与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活动,不仅走进老名酒企业,也走进了部分像东圣酒业一样具备强劲发展潜力的创新企业,更深层次地推动酒业传承与创新。
正如秦书尧所言,“这不仅是一次‘老带新’,还是一次高规格的交流盛会。老专家们在生产、技术、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造诣。他们之间的深度交流,将促进酒企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助力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