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逃台湾时,留在机场的“石头大鼓”竟是……

南京大校场机场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在长江北岸绵延千里布兵,分兵三路,开始强渡长江。 其中兵力最强的一路,直指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

驻守南京长江防线的国民党军队,已是强弩之末,呈现大面积的溃败之势。眼看南京即将失守,国民党军用机场南京大校场机场内,越发混乱……

一边是大量的国民党军政要员,拖家带口地急着登机。

一边是堆积如山的物资送往机场,准备转运。

此时,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辆急速驶入机场的军用卡车。

之所以引起机场滞留人员的关注,是因为在大量重要人员与物资都来不及装运的情况下,从这辆卡车上卸下来的,竟然是一堆石头。

整整10块两尺高、一尺直径,形状如鼓的石头。

完全不起眼的石头,不仅动用的军用卡车,而且还有卫兵防守。每一块石头被搬下来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犹如珍宝一般。

“到底是什么东西?”惹得众人一阵好奇。

此时的南京大校场机场,已经听到了来自北面的密集的枪炮声,而且越来越近。炮火耀眼的光芒,已经刺透了机场的上空。

当最后一批人员登机之后,负责装运货物的人员看着已经塞满的飞机货仓,再看看已经拉到飞机旁边准备装机的10块石头,对着指挥的军官面露难色。

“已经装不下了,即便是现在,飞机也已经超重了。”

军官看了看飞机,又看了看石头:“这是最后一架飞机了?”

“是的,长官。”

军官满脸不舍与无奈,示意让飞机起飞。

随着一阵轰鸣声响起并渐渐消散,整个南京大校场机场空落落的停机坪上,只剩下几块石头,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儿。

什么石头,让蒋介石如此重视

1949年4月 23日晚,陈毅率领的第三野战军全面占领南京。

随着南京的解放,一些重要的场所被划为保护重点。其中就有:国民党政府的文物储藏地,朝天宫博物馆。

朝天宫老照片

“朝天宫的文物还剩多少?”看到前来汇报工作的人员,还没等对方说话,陈毅便连忙发问。

“重要的文物,基本都被转移走了,剩下来的大都是价值不高的。”

听到相关人员的报告,陈毅并不觉得意外,他太了解蒋介石了,对于汇集到南京的文物,早就开始陆续向台湾转移,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如今,还没来得及转移走的,定然是被一层层筛选过的。

蒋介石一直把文物当成国民党政府的重要财富,他对文物的重视是有历史可循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很快全面占领东北三省。当时的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已是早晚的事,而距离东北较近的北平,自然会是日本的首战之地。而全中国的重要文物,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故宫的文物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这让蒋介石如坐针毡。

考虑到文物的安全,他不仅动用了国民党政府部门的力量,还动用了大量的军队与军用设备,将故宫文物进行整理建册,打包转移。

共计几十万件的珍贵文物,先被运至南京,后因为战争的失利,大量文物再次转运,辗转几千里地,运往四川境内。装运文物的军用卡车绵延数里,参与人数更高多数千人。

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将分布在四川各地的文物重新归集,再次运回南京。

而这次,因为国民党的节节败退,当他意识到即便凭借长江天险,南京也守无可守时,他做了最坏的打算。

那就是退守台湾。

所以,大量的文物共分三个批次,从1948年初,就开始陆续通过空运及海运,转移到台湾。

以蒋介石对文物的贪婪与重视,无论是从北京故宫转移过来的文物,还是后来不断搜集到手的全国各地的文物,都被他尽可能地转移到了台湾岛上。

就在陈毅对大量的文物流失感到心痛的时候,又有人前来报告。

“在大校场机场,发现一批破石头,应该是没来得及带走的。”

“破石头?”陈毅听到这个消息,也是一头雾水。

既然拉到机场,自然是准备装机带走的,那必定不是普通的石头。可如果是重要的东西,为何又丢弃到机场,没有装机?

“不对,在最后撤退的慌乱时刻,仍然想着用飞机运走的石头,绝非一般意义的石头。”陈毅不免好奇起来。

“什么样的石头?有什么特征?”

“形状如鼓,边上有刻字。”汇报的人顿了一下:“只是那字都不认识。”

陈毅一听,心中大喜,他马上觉得这是捡到宝了:“赶快找懂文物的人去看看,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必定是宝物。”

接着,反馈回来的信息,让陈毅兴奋地差点跳了起来。

原来被留滞在大校场机场的破石头,果真不同凡响,竟然是文物界无人不晓的“陈仓石鼓”,又名“陈仓石碣”。

石鼓

陈毅马上下令将这十块“破石头”严密保护起来,并将此事向上进行汇报。

而此时,身在成都的蒋介石正把负责南京文物转运的人员叫到办公室问话。

“什么?陈仓石鼓没运走?!”蒋介石既怒又痛:“你知道这些石鼓有多贵重吗?从北京到南京、从南京到四川,从四川又到南京,你们把其他的东西都运走了,偏偏把这陈仓石鼓给留在南京了!”

但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办法,满脸的绝望之色。

几块石头所贯穿的数千年历史

被称为陈仓石鼓的10块“破石头”,距今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周朝先秦时期的文物,有关陈仓石鼓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精彩绝伦的传说。

1400年前,初唐时期,一个牧羊人在陕西凤翔府陈仓山的北坡,发现了10块花岗岩的石头,隐在荒草之中,因石头造型奇特,且上面镌刻着难以识别的古文字,被当地村民一度认为是仙书天文。

这10块形状如鼓的奇石,被人们认为是上天所降,成了受当地人焚香膜拜的神物仙品。

而对于文人墨客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石鼓上奇妙难解的“天书”一般的文字。

因为,这10块鼓状奇石出现在陈仓山,便被冠以“陈仓石鼓”的名称。

安史之乱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突然想起石鼓曾被唐肃宗迁往雍城一事,曾上书请朝廷寻找。

后经凤翔尹郑余庆之手,陈仓石鼓再次现身,并迁往当地孔庙。

而随着唐朝的灭亡,充满着神秘色彩的陈仓石鼓,又再一次踪迹全无,无人知其下落。

200多年的时间,沧海桑田,转眼来到北宋时期的宋仁宗年间。 ,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前朝的文献记录中,发现有关陈仓石鼓的描述,引发了极大的兴趣,悬赏天下,遍寻石鼓。

而当时正出任凤翔知府的司马光父亲司马池,为了获得朝廷奖赏,不惜耗费大量凤翔府的人力物力,四处寻找陈仓石鼓的下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沉睡了200多年的陈仓石鼓,终于再一次重见天日。 但令人遗憾的是,10块石鼓,只剩9块,竟缺了1块。

“这可如何是好?”司马池心中着急啊,如果只把这9块交上去,因为不完整,只怕这朝廷的赏赐会大打折扣。

“不就是一块石头吗,再说了,皇上又不认识,找个手艺不错的石匠仿造一块,岂不是凑个十全十美。”

鉴于这种情况,自然有人给司马池出了个馊主意。

司马池

而一心盘算着能因为此事升官发财的司马池,显然已经被贪婪冲昏了头脑。他竟然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前朝流传下来的陈仓石鼓的完整文字拓片。

石鼓送到宋仁宗手里之后,初始是大喜,接着便是大怒。

用留下来的拓片一对比,这第10块滥竽充数的伪造品,一下子就露馅了。

结果,一番辛苦下来,司马池不仅没有得到奖赏,官没升、财没得,反倒是犯了欺君之罪。

或许陈仓石鼓之间真的有一种彼此的感应,在9块石鼓现身之后,第10块竟然被当时的金石收藏家向传师偶然所得。

缘于一次外出,向传师在所住的客栈小院中,被厨子磨刀的声音所吸引,结果发现了一墩带有先秦时期古文字的鼓状石头。

绕着石头查看一番之后,不由得大惊失色:“这不就是陈仓石鼓吗?”

“陈仓石鼓?”正奋力磨刀的厨子一脸疑惑,他哪知道什么陈仓石鼓。

惊喜之后,向传师满脸都是惋惜之色,大叹可惜。

原来,这第10块石鼓已经被折腾得不成样了。

鼓体上的文字大部分都已缺失,鼓面开裂,上面还被凿出了个捣米的石窝。

公元1110年,陈仓10墩石鼓全面凑齐,还被沉迷于艺术与金石的宋徽宗在石体字缝中灌注了金汁,成为金镶石鼓。

靖康之难时,金兵南下掳了徽钦二帝,打眼看到了皇宫中的这10块镶金的大石头,就顺手也给带走了。

结果,这10块一度被誉为神石的陈仓石鼓被金人抢走后,辛辛苦苦拉了几千里。到地方后,他们把石头上的金子抠了,石头随手就扔在了燕京的荒野。

随着蒙宋联合灭金,南宋的御史大夫王楫一不留神,竟然又发现了被丢弃许久的陈仓石鼓,竟然一块没少,10墩石鼓完完整整。

他即刻安排人,先将这10墩陈仓石鼓移到燕京的孔庙之中进行保存,准备时机合适的时候转回南宋都城临安。

但事与愿违,陈仓石鼓还没来得及转走,南宋很快就亡了。

这样一来,10墩陈仓石鼓,引后的元、明、清三代,就再也没离开过北京城。直到1931年,蒋介石下令将故宫文物南迁时,被列为国宝级文物的陈仓石鼓,才从北京开始了环绕大半个中国的流浪之旅。

一直到,国民党军队在将最后的文物从南京向台湾转移时,才因为石鼓超重,不得不将其遗弃在南京大校场机场。

被遗留在机场的石头变身国宝

陈仓石鼓可以说真正的国宝级文物。仅仅有关它的历史与传说,就已经足够丰富多彩了。更何况,它可是先秦之物。

拓考证,陈仓石鼓的制刻时间,应该是在周朝的春秋时期,为秦国所制,距今已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

春秋时期的文物数量本就十分稀少,遗留下来的大多为青铜器、玉器一类,至于石碑石碣一类的,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最重要的,还并非陈仓石鼓的历史,而在于他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陈仓石鼓上的文字,是先秦时期的大篆,也叫籀文。

石鼓文

正因为这种文字率先在陈仓石鼓上发现,也被人们更广泛地称之为石鼓文。

可以说,某种意义上,陈仓石鼓上的刻字是中国碑刻文字艺术的鼻祖。

我们所熟知的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人,都十分推崇陈仓石鼓文,并都亲自参与拓字学习。也就是说,作为我们现在所学习的这些书法大家,他们的书法艺术多多少少,都受到了陈仓石鼓文字的艺术影响。

石鼓文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远不止唐代,一直延续至今,它仍是许多书法大家追捧并学习的古文字艺术。

此外,陈仓石鼓上的文字,除了书法的艺术价值外,还以春秋时期秦王的视角,记录了狩猎、献祭、生活、风景等多种多样的场景,为后人研究春秋及先秦的历史,提供了可考证的实物与资料。

陈仓石鼓,在文物界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古时曾认为它为神物。

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

石鼓文字被誉为篆书之祖。

康有为称之为“中华第一古物”。

历史学家称之为大秦帝国的“东方红”。

文物界把它列为我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可以说,陈仓石鼓的出现,填补了我国历史文物的多项空白。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大量的国宝级文物。陈仓石鼓,正是浩瀚璀璨的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它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承载了艺术。

通过像陈仓石鼓这样的文物,可以穿过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回溯文明的渊源与发展,让我们求索与探寻。但大量的文物在漫长的历史上,遭到了战争的摧残与人为的破坏。对文物的保护,是落在我们及子孙后代肩上的重任,因为,那是中华文明的根,是我们的血脉与精神的记载与延伸。

最后,大观君向观友们推荐一个公众号:《华界智库》。世界华人民间智库团体,以亿万华人的思想和力量,以文化公益传播的形式,为各行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致力于弘扬美与智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点击下方卡片即可关注!

注:除本平台声明的原创外,其它内容源于网络或它方投稿,旨在供读者多种文化视角的探讨与解读,并不代表“新大观”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将第一时间处理。

❖欢 迎 分 享 到 您 的 朋 友 圈❖

一键星标,请随手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