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金没了、还要员工「共体时艰」 它狂踩地雷怎反让离职率大降
科思创台湾区总经理温凯登(左1)上任不到2年,靠一年7次员工大会止住出走潮。(摄影者・郭涵羚)
若公司连年亏损,连奖金都发不出来,你会留下一起奋斗,还是转身离开?受原物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国际化工产业生意惨淡,德商材料公司科思创(Covestro)也不例外,2022年净利首度出现亏损,员工奖金也跟着打了几折。
「今年景气不好,请大家共体时艰。」如同许多企业一样,台湾科思创去年三月的官方新闻也这样写道:「共克时艰,应对多重挑战」,令人产生反感:又是一个惯老板。
有趣的是,这一句名列台湾惯老板语录的金句,并没有激怒员工,反而让员工留了下来。而员工愿意留下来的关键,就是二二年七月上任的台湾区总经理温凯登(Carsten Wildebrand),但他的做法是开会,开员工大会、员工建言(Voice moment)和圆桌会议(Roundtable)。
台湾科思创资深企业沟通经理陈郅华指出,该公司的员工敬业度(Engagementscore)自二二年底的七.五,攀升到去年底的八.○,比科思创的全球平均还高;同时,相比二一年,去年的离职率也大幅下降。
「总经理总会找机会跟你聊天,」一位科思创的员工分享,以前一年顶多办一次员工大会,疫情期间更是连一次都没有,但温凯登上任之后,不只每季办一次,他还考量到工厂同仁要轮班,没办法参与,而特地跑到彰化、屏东,在三个厂区每年至少各办一次。
一年办七次员工大会,是要耽误多少工作时间?一些人可能会这样抱怨。更何况,台湾只要是上市柜公司,一般都有员工大会;没上市柜的企业,也会办劳资会议,科思创又有哪里不同?
跨层级沟通,听员工建言
时间回到二○二二年,温凯登刚来台湾。当时,国际经济情势导致科思创的整体获利下降,再加上收购了帝斯曼(DSM)的树脂和材料业务,带进一波不同于科思创的员工,诸多因素让公司内的不安全感激增,离职率居高不下。
「沟通是了解全局的唯一方法,」温凯登认为,想知道组织发生什么事,是什么在驱动员工、推动公司发展,以及挑战在哪,就得尽可能的沟通;同时,做为一个领导者,他也必须让主管们了解,沟通不应该止于一个层面,譬如同侪或直属部下,必须跨层级、跨部门。
因此,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一建立员工大会等制度,打造回馈和沟通的文化。
「回馈很重要,但你必须采取行动,然后再次沟通。」温凯登解释,许多公司都有做员工建言,但好不容易搜集来第一线的声音,却淹没在日常工作之中,最后不了了之。员工讲了一次、两次,都没有被重视,久了就沦为形式。
台大工商管理学系暨商学研究所教授刘念琪指出,员工大会、建言等「沟通」管道会沦为形式,除了主管只想说、不想听之外,另一个挑战就是流程太长,员工从提出意见,到公司整理建言,再到付诸行动,动辄三个月、半年起跳;若建言跟工作无关,譬如优化繁琐的行政流程,这种案件更可能无限期延后,甚至没有下文。久而久之,「员工自然懒得提意见,反正主管只听自己想听的。」
第二步,透明化与执行,科思创员工可以看见所有的建言,并进行投票。温凯登会依照建言的排序,挑选出员工认为最重要的项目,成立专案小组,负责把想法变成现实;同时,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必须依照时间轴追踪进度,每个月固定报告成果。对比一般两年一调查、五年一成果,员工很容易看见不同。
举例来说,产线变动大、临时排班多,是许多员工常见的困扰。科思创一位领班便提出,能不能在专案发展早期就参与测试?后来,工程师依照一线员工的回馈,开发一个能自动计算一天产线变动时间和对应人力的模型。三个月后,工具上线,工作效率提高了一○%。
不过,调查的频率变高,紧跟而来的是,一些主管觉得「我很忙,没有时间做这些。」若听见类似的抱怨,温凯登反而很开心,因为抱怨也是一种沟通。「不要试图隐瞒自己有压力或没时间,」他认为,员工大会最终目标是让员工遇到问题,都能随时随地的发表意见。
第三步,厘清指标,公司是为了营利而存在,员工也有目标要完成。若员工表示,目前只达成六○%的绩效,他该把剩余时间拿去建立团队,还是拚绩效,该怎么办?
「有时KPI(关键绩效指标)很难达成,完成只代表它缺乏挑战。」温凯登认为,没有百分之百达成绩效,是可以预料的结果,有时候它更像是一个延伸目标,鼓励员工思考达不到的原因。因此,若员工表示无法兼顾团队和绩效,就一起讨论哪一个的优先度较高,并重新为两者订立新指标。
韦莱韬悦组织、人才与奖酬顾问咨询台湾负责人姜欣岚指出,台湾企业主多半是实作派,普遍「爱问能多做什么,少问能不做什么」,这导致员工工作越做越多,也不清楚目标何在。然而,数位转型需要员工在原本的工作之外,多做一些尝试;若原本负担已经太重,就不太可能有余裕思考下一步。
而科思创的营运表现不佳,在这种情况之下,温凯登还愿意在绩效上让步,这或许才是最难的点。「总经理一直跟大家说,专案奖金不要省。」陈郅华指出,除了年度奖金之外,科思创有一块跟个人绩效有关的奖金,虽然依旧会列为公司费用,但是温凯登还是会找机会发完。
当然,不是所有的员工意见,都要照单全收,但每件提案都是员工的心意。因此,就算提案不可行,主管也必须有所行动,像是解释原因,这样才能回应员工的心意,他们也愿意再次提出建言。
一张Excel表,每天追进度
最后一步追踪与确认。「我每天都会花十五分钟浏览表格。」温凯登说。所有同仁有一张共同的Excel表,上面记录着所有正在进行的建言,进度到哪、由谁负责、结案原因,若一些计划慢于预期或没有行动,他就会找负责人聊天,也让公司同仁知道,他是玩真的。
刘念琪表示,员工不愿意共体时艰,是因为没有回馈。回馈不只是薪酬,主管支持也很重要。
「员工大会、建言活动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员工可以自由的把他们的建议、问题摆到台面上,」温凯登表示,但下一步才是关键,主管只要对意见有所回馈,员工就会被反馈所驱动。如此一来,他们就不会认为这些活动只在耽误工作时间,而是一个见证自己努力成果的舞台。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商业周刊》网站。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